董宇辉,造神造出跳蚤

2025-03-11 680 0
作者: 卸妆君 来源: 智识漂流公众号

图片

  情感投射下的一次集体造神运动。

  ---

  朋友让我谈谈董宇辉的“丈母娘经济”。那就谈谈吧。

  董宇辉带动了所谓的“丈母娘经济”。在他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自称 “丈母娘”。这些 “丈母娘” 粉丝并非完全是年龄较大的女性,其中女性粉丝占比约 56%,男性粉丝占比约 44%,年龄以 31-40 岁为主,占比 48.61%。

  董宇辉的粉丝群体“丈母娘”们,本质上是将自身对理想女婿的期待投射到一个文化符号上。这种情感联结的根基并非董宇辉的真实学识或道德水准,而是一种精心构建的“逆袭叙事”。

  它是情感投射下的一次集体造神运动。

  1

  董宇辉的“逆袭叙事”,得益于底层奋斗的共情。

  董宇辉的农村出身、教师转型主播经历,契合了社会对“寒门贵子”的集体想象。粉丝将其视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活教材,即便直播中频繁出现知识错误(如混淆居里夫人成就、误读历史典故),仍被宽容为“瑕不掩瑜”。

  中年女性粉丝通过支持董宇辉,既满足了对“理想子女”的期待(弥补对现实子女的失落),又获得了参与“养成系偶像”的快感。即便他因“封路扰民”被批为暴发户,粉丝仍以“工作需要”为其辩护,形成认知闭环。

  这种情感代偿机制强大无比。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董宇辉提供了一种文化饥渴的替代品。在娱乐至死的直播生态中,董宇辉的“诗词带货”看似提升了行业格调,实则用碎片化知识包装消费主义。粉丝追捧的并非文化深度,而是“假装在学习”的心理安慰。

  2

  从正常角度,频犯基础错误的董宇辉早该人设崩塌了。他文化底蕴的薄弱,令人发笑,这种“伪文化精英”形象,与其团队打造的“读书人”标签形成尖锐讽刺。

  董宇辉不仅“没文化”,而且“工作伦理差”,从他离开俞敏洪时的表现,就可见一斑。此外,董宇辉宣称“不带货高佣金产品”,但“与辉同行”多次陷入假有机土豆、硒含量不达标鸡蛋等质量争议。

  更矛盾的是,他一边强调“助农初心”,一边在陕西文旅合作中因过度商业化引发封路争议,被批“借情怀敛财”。

  董宇辉单飞后公司高度依赖其个人IP,文旅业务推进迟缓,团队培养停滞。与其声称“培养陕西主播”的愿景相反,直播间仍靠他独撑场面,甚至因精力透支导致失误频发。

  董宇辉的商业价值,呈现“高GMV与低品牌溢价”的撕裂状态。

  2024年“与辉同行”GMV达102亿,但销售额集中于农产品等低利润品类,依赖粉丝非理性消费。这种“丈母娘式野性消费”不可持续,一旦人设彻底崩塌,销量将断崖下跌。

  产品质量问题(如假有机土豆)消耗公众信任,而董宇辉应对争议时屡次避重就轻(如对烧麦事件的敷衍道歉),进一步加剧品牌形象滑坡。粉丝的“护犊”行为反而放大外界反感,形成恶性循环。

  董宇辉公司目前面临去人格化困境,虽试图通过股权调整(设立子三省公司)实现“去董化”,但文旅业务仍捆绑其个人IP。这种既要依赖又要切割的摇摆策略,暴露团队战略短视。

  3

  董宇辉现象折射出当下社会的多重矛盾。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反智主义与知识崇拜的纠缠。公众既嘲讽“专家”,又渴望草根文化偶像,董宇辉恰好填补了这一真空——即便他的文化输出漏洞百出,仍被奉为“读书人的光”。

  它同时是道德焦虑与功利主义的共谋。粉丝赞美董宇辉“善良正直”,却选择性忽视其商业操作中的伦理瑕疵。这种分裂源于社会对“完美逆袭者”的执念:人们需要相信底层奋斗者必然道德高尚,以此自我安慰阶层流动的可能性。

  让人更无力的是流量霸权对专业性的碾压。当董宇辉的直播间GMV碾压专业机构,实质是“情绪价值”战胜“产品质量”的体现。这种趋势正在重塑商业逻辑:重要的不是“卖什么”,而是“谁在卖”。

  董宇辉的“魔幻现实”,本质是资本、媒体与公众合谋的造神运动。丈母娘们守护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自己对抗平庸生活的心理投射;品牌力的起伏也不是商业规律的体现,而是流量游戏中人性弱点的放大器。

  当这场幻觉落幕时,或许我们会发现:最该被审视的不是董宇辉,而是甘愿沉浸其中的我们自己。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