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随笔|行一:农村青年的赌博问题及其治理
导语:
眼下,农村的赌博泛滥已经成为乡村治理和移风易俗的难点之一。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二十四条中,就特别提出要“深入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该问题与防范遏制“村霸”、“宗族黑恶势力”、禁毒和传销诈骗等农村顽疾并列,显示出赌博泛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
为何农村赌博会走向猖獗?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什么样的经济社会问题?怎样才能“标本兼治”地解决农村赌博泛滥问题?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者行一在“返乡随笔”中指出,赌博问题不仅事关钱资流失,还透视出部分乡民扭曲的社会观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农村赌博的泛滥现在正在大规模渗透农村青年群体。因此,治赌也应当作为系统工程进一步展开。
此次回家,笔者听闻村里有不少青年因赌博欠债而家庭失和。起初,笔者以为这只是个例,但后来,听到的类似事件越来越多,且都发生在笔者自家周边,不禁令人感到唏嘘。
以本村Y组为例:Y组共有20多户100余人,近些年因赌博欠债的有6户,另有7、8户也属于常年嗜赌,只是目前尚未沦落至家庭破产。其他小组的情况虽然不似Y组严重,却也呈现出隐性增加的趋势——欠款形式、债务数额、聚赌对象等都仍在增加。
结合既有观察,本村村民的赌博方式与吕德文教授在《值得注意的“社会之癌”:一个乡镇的赌博业调查》[1]一文中描述的形态相差无几,且又叠加了近年流行的网络赌博。从结果上看,乡村赌博不仅通常会给村民带来家财耗尽、妻离子散的悲惨结局,甚至还会扭曲部分乡民原本淳朴正直的社会观念。因此,治赌也不仅仅是改变某些人“不良嗜好”的问题,还更应当被视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
农村的青年赌博
笔者所在的村庄位于中部某省,约1200户5000余人,80%的家庭依靠打普工维持生计,务工行业包括建筑、装修、餐饮、服装等。这些家庭大多为“半工半耕”模式,即老人在家种田、打零工,青年夫妻或一同外出务工,或一方留守在家带娃。
一般情况下,一个双劳力家庭的年收入为10-15万,足以支撑多数家庭的良性运转,甚至能够让家庭资产实现小幅稳步的积累。然而,一旦某位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年夫妻沾染上赌博之后,家庭的经济状况便很可能迅速陷入溃败——
笔者的小学同学S,常年外出务工,去年离婚了。原因是他因赌博欠了几十万。原本,他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孩子9岁左右。得知他赌博欠债,妻子曾给过他两次机会,条件只有一个——每年打工的钱要至少拿3万回家里。怎奈收不住手的S始终未能兑现允诺,妻子含恨离家,留下他一人带着儿子生活。过年期间,S依然忍不住往村里的赌桌上坐,试图一把翻盘,解决债务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