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富士康“离职潮”背后的经济矛盾
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河南郑州经开区富士康厂区掀起了员工离职潮。
网曝视频显示,厂区内店铺老板介绍,厂区人员确实少了很多,生意惨淡。一位厂区内小卖部老板称,(员工)人都走了,因为不加班。
厂区保安称,订单和原材料由于疫情无法到位,不能加班导致工资太低,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块钱,派遣工已经基本走完。(来源:快科技)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矛盾难以解决,大量普通员工面临两难选择。
疫情爆发期间,全国各地企业纷纷关门,很多普通员工失业在家。随着复工潮的来临,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但企业早已不复往日,订单量大量减少就是例证,如此一来,企业所需工人必然越来越少。
此前靠“加班”才能过日子的员工已然无班可加,报酬一落千丈。然而,员工报酬下滑并未影响到市场商品价格也随之下滑,相反,现在商品价格是不减反增,这就导致了员工日子越来越难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只讲究供求,不会去考虑惠民的。
在很多企业裁员,生产流水线萎缩的情况下,商品自然会减少。
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口依旧会维持一个较高的基数,你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正是企业获取最大利益的时候,又怎么可能降价惠民呢?不是说要“报复性消费”吗?这就是“报复性消费”。
我经常买水果,有这样一种感受,今年水果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一时期的,有的每斤高出两三块钱,而有的则高出五六块钱不等。
比如:草莓,今年每斤15—25元一直没有太大降幅,可去年同一时期,草莓价格有的甚至低到了10元以下,最高也没有超过20元。
再比如:沃柑,去年每斤价格8—10元算不错了,今年随便一家水果店进去,品相不咋滴,价格12元以上。
见微知著,作为几乎很难涨价的农产品都可以如此,那些工业品又能低到哪儿去呢?
最简单一瓶酱油涨个两三块钱,一包盐也能涨个一两块钱,至于那些高科技产品,如:手机,似乎并没有看到明显的降价,而且这东西只要推出新品,市场价格立马就能暴涨一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商品价格。
此消彼长,工资降了,商品涨了,工人的生活能不难过吗?
这些都还是现象层面的东西,深入一些考虑,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疯狂!
疫情未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员工为“996或007”怨声载道,富士康跳楼事件一直是多少员工心里的噩梦。
疫情爆发以后,我们的员工竟一下子沦落到“无班可加”,生活难以为继的悲惨窘境,你说疯不疯狂?
加班,员工苦;不加班,员工苦!横竖员工逃不过苦命的日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