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观影笔记:谁是美人鱼?——评周星驰电影《美人鱼》
《美人鱼》太像《色戒》了。在李安的《色戒》中,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王佳芝爱上了刺杀目标汉奸易先生,结果给自己和同伙召来了毁灭。
而在周星驰的《美人鱼》中,来自美人鱼部落的珊珊(林允 饰)也爱上了自己的刺杀目标地产富豪刘轩(邓超 饰),结果差点让整个部落遭受灭顶之灾。
为什么无论是李安还是周星驰,都喜欢用“色诱”作为主线展开故事?
这也许是因为,杀手爱上刺杀目标,最终导致整个剧情的反转,最有利于展示“纯爱”的力量的吧?
但在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里,用“纯爱”作为化解你死我活的斗争的药方,简直是等于说在这种斗争分出胜负之前,是完全无解的。
无论周星驰的主观意图如何,《美人鱼》都在实际上控诉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富豪刘轩、女地产富豪李若兰(张雨绮 饰)以及他们富豪朋友圈的各色人等,算是晚近四十多年中国“富民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吧?
可这些新资本家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纸醉金迷,冷酷血腥,飞扬跋扈,为了钱不惜毁灭一切。他们的行为没有任何建设性,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这些人,世界会不会更好?
《美人鱼》中让观众爆笑的桥段,延续了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风格。
“无厘头”其实就无逻辑,或者只有表面上的逻辑,比如“问:你去那边?答:我去金边。”
伴随《大话西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突然走红,“无厘头”也在香港和内地的网络及口语中蔓延开来。
这种现象看似不可思议,其实自有道理,因为这种风格适应了当时正在兴起的80后争夺话语权的要求,用“无厘头”来对付精英那种西化的、小清新的、装B装蒜的话语模式或对付装模作样的党八股话语,经常有一剑封喉的效果。
80后、90后在这一套话语盔甲的保护下消解了50后、60后的话语权,开始了自己纵情肆意的时代。
《美人鱼》中,张雨绮带领一众杀手捕杀美人鱼的场面是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一定程度上,这是对日本渔民捕杀海豚和鲸鱼的血腥场面的准确搬演,相信所有的动物保护主义者看到这些镜头都会心有戚戚焉!
不过周星驰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让观众从“动物”的视角看到了“人类”的残暴和野蛮。
因为在此之前,观众已经在林允的带领下进入了美人鱼部落内部,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体会了他们的爱恨情仇,也深知他们的善良无辜,所以,当他们突然遭遇一场灭顶之灾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
张雨绮的杀手们对美人鱼屠杀、追杀的场面越是残忍,就越是能够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