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参观“孙立人故居”偶感
今天的活动是参观合肥市的三河古镇,古镇的著名景点是“孙立人故居”。
说是故居,其实是新居。历经战争、革命与改革,故居早已荡然无存。
目前的“故居”是2008年新建的。
现在的风气,是但凡提到国军将领,都充满溢美之词,就连军事上提不起来的张灵甫都获得了“抗日名将”的头衔,何况是多少还有两把刷子的孙立人?
布展方对孙立人相当诚惶诚恐,一会儿“虎将”,一会儿“名将”,给我的印象是他们也不明白孙立人是什么“将”,只是觉得跪下请安就好。
“故居”的布展中,浓墨重彩的当然是孙立人抗战中的经历,尤其是他担任中国远征军将领的经历,对于抗战胜利后,孙立人追随蒋介石参加全面内战,在初期的四平之战中力挫东北民主联军,并率先攻入长春的“辉煌战绩”就绝口不提了。
这些都可以忍了,但是对展览中提到孙立人指挥的远征军新一军时,一口一个“我军”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我瞬间感觉像咬了一口青杏,牙都酸倒完了。
“我军”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远征军”是爷爷,咱们是孙子呗?
可是你这样,别人也得认啊!
孙立人在生前,从来没有称“共军”为“我军”,而是一直称“共匪”或“匪军”。
孙立人之外,能够代表“远征军”说话的非蒋介石莫属。
蒋介石从来都是自称“国军”,意思是他统领的军队才是正宗的“国家军队”,称共产党的军队为“匪军”,用“共军”这种比较客气的称谓的时候都很少。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按照蒋介石的口径,并无创新。
蒋经国死后,国民党和台湾当局虽然由于形格势禁,不再称“匪军”,但也一律称“共军”,连“中国军队”这样“客观”的称呼都不肯用。
“国军”既然不认“共军”为“我军”。“咱们这边”又何必认“国军”为“我军”呢?
一口一个“我军”,口气甜得肉麻,有必要吗?热脸贴人冷屁股,很有趣吗?
反观“咱们这边”,对“国军”的称呼也几经变化。
解放战争时,曾经称他们为“蒋匪军”。鉴于“国军”进入解放区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确实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呼;
有时候也称他们为“蒋军”,鉴于“国军”,尤其是“中央军”除了蒋介石谁也指挥不动,完全是蒋介石的私人军队,这样的称呼也是正确的;
比较正式的是称他们为“国民党军”,这样的称呼点明了所谓“国军”无非是国民党一党一派的军队,当然没毛病。
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从来没有称呼“国军”为国军,这也是对的。蒋介石统领的军队本来就不是国军,从来都不是国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