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如何保证香港长治久安?
最近几天,在内外敌对势力的共同引导下,香港部分市民做出了一些不理智表达,干扰了香港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干扰了香港法治建设的改革创新,给整个中国社会带了影响。作为内地人士,在希望香港保持长治久安的前提下,同样也盼望中央政府能为香港可持续繁荣富强勾划出更全面系统的战略蓝图。
毫无疑问,香港的繁荣昌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香港市民,香港的稳定和谐,从根本上讲,也依靠香港市民。所以,我们在看待香港今天和明天的时候,必须从香港市民身上找切入点。
如何从香港市民身上找切入点?
简单点看,大家可以认为,香港人也是中国人,香港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和香港法律,香港人必须履行国家义务,香港人必须在一国的前提下开展活动。
更深入一点思考香港,我们又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香港;二是从国际化视角审视香港;三是从大一统中国的未来前景角度谋划香港。
从历史看,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悲伤——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近代中国的耻辱,同时也是难以回避的实事。因为有这个耻辱的过程,必然会带来累积的恶果——香港市民国家思维的离散化。大陆十三亿多人的内心世界与香港部分市民的内心世界并不完全重合,甚至是交集较小。这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什么反映?很简单,大陆人与香港人的相互排斥感强烈,互相不理解对方。
从国际视角看,我们需要承认一个客观现实:香港人的国际化思维比大陆人更为明显。这既有前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也有香港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力。相对较普遍的国际化思维容易让香港市民更多用国际理念评判对错,合理的,不合理的,他们可能都全盘接受。矛盾的对立两方面在香港可能更容易找到共存的空间。
从未来的前景看,我们必须考虑香港绝大多数的信心与忧虑。香港人的信心来源于香港的基础很厚实,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深度国际化,当然,也有大一统中国的后盾作保障。香港人的忧虑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习惯性生活模式的不确性改变,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地都可能导致一场特殊的风波,蝴蝶效应很容易在香港行政区里得到验证。
香港人现在和将来最为关切的是什么?
香港市民非常关切繁荣生活的可持续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香港市民与内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接近,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条件已经远远落后于邻近的广东,之前的心理优势逐步丧失,新的危机感越来越袭上心头,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到部分人的情感深处。有鉴于此,大陆同胞不能简单地数落香港市民,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谅解,应给予他们较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期,直到两地人民的认识水平逐步靠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