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古田军号”为何遭遇寒流?


“古田军号”为何遭遇寒流?

  之前,网络上传出“古田军号”的剧场只有一个观众。影评人对此给出了很多基于意态高大上的原因分析,有些人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观众的觉悟。

  8月24日,星期六,我带着一家人去看这部红剧,本以为休息日会不一样,结果还是遇到了尴尬,除我一家人外,又只有一个观众。

  不需要太多样本,无论网络对本片的评价如何,我基本认定该片的主动观影率是让人倍感寒冷的,单从影视剧宣传效果看,可以说是一次失败。

  一部影视剧,效果好不好一般取决于两点:一是观众的主动性喜欢;二是制片方的宣传成功。靠包场、强迫和灌水是不可能真正出效果的。重大红色题材电影,又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周年,毫无疑问,制片方有意将此片拍成具有教育意义的一部献礼片。然而,真的事与愿违了。

  本人不想重走其他影评人的老套路,不想过多从政治、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去找原因,没人看,就是没人看,不是你强调了“重要性”和“价值观”,观众就能觉醒,就算是观众因为畸形的娱乐思维拒绝观影也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大众化的情调,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主要群体集中在中青年,尤其以青年为主,这部分人,已经与我们这代人及我们上一代人的欣赏偏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没有受到革命化的教育,他们拒绝简单的说教。

  红色教育还要传承,不能断流。但我们必须意识一个关键点:对年轻人的红色教育已经属“隔代教育”。用爷爷辈的方式教育孙子辈,注定会出问题。

  也可以认为,当今时代,已经是流量时代,不管你接不接受,现实就那么残酷,不能产生流量的所有文化产品都会是赔本买卖。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我认为“古田军号”制片方必须从“三大”方面进行反思。

  哪三大?大制作,大明星,大美女。

  俗不俗?大家可能认为很俗,我也认为俗。但是,如果你没有对作品超高的驾驭能力,你必须俗。

  战争题材片是可以大制作的,红色政治加战争大题材片可不可以大制作?当然也是可以的,曾经的《开国大典》,曾经的《智取威虎山》,都是大制作,既叫好,又叫座。古田军号的严肃性会约束大制作?不一定,关键看驾驭能力。

  大明星是吸引观众的最强磁场,没有明星,就没有观众,看脸的时代,对所有影视剧在当下都是有效的。《建党大业》和《建国大业》都是红色教育影片,为什么能取得相对较好的上座率?因为剧中有名角。

  大美女,就显得更俗了,但你也得用,不但要用,还要适当地刺激一下眼球。冯小刚就深得其中奥妙。《芳华》这部影片,内容单薄,谎言充斥,指向特殊。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深刻主题的作品竟然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他不但用了美女,还用了一大群美女,不但用了美女,还让美女敢露、敢讲,让“故事”紧紧地串在美女身上。红色剧,不是简单套用冯式美女情节,但还是有很多可以借用的手段。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