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美“合作共赢”的空间还有多大


  最近一个时期,中美两国之间对骂的事情比较多,但“合作”一直在进行,并且中美“合作共赢”的命题在中国始终占据舆论话语的主导地位,任何形式与任何程度的“对骂”都未改变中国矢志不渝寻求中美“合作共赢”的决心与步伐。

  最新的例证是,虽然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但中国又开始大批量地进口美国大豆了。进口美国大豆当然是商业行为,但如果有谁把此举仅仅当做商业行为来看的话,那一定是不了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简单地解读一下,这样举措是中国在对美国释放善意,是在用具体行动诠释中美“合作共赢”的、风采与魅力,以配合刚刚开始的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最新的消息是,示好并未被认可,白费劲了,反而还受到指责)。既然这样,人们就有必要进行一点形而上的思考:展望未来,中美“合作共赢”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来回答。

  其一,可能“合作共赢”的领域

  结合多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耳闻目睹,笔者以为,迄今为止,中美两国可能“合作共赢”的领域大致上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双边经济贸易。中国相当依赖对美出口,而美国则乐于享受中国的廉价产品,此前相当长一个时期他们各取所需,因此既算“合作”也算“双赢”。只是现如今美国有点享受不起、享受不下去了,要同中国重新算账,所以目前这个中美传统的“合作双赢”项目也出了大问题。但惯性使然,今后在这方面仍还有可能继续一定程度的“合作”与“双赢”;

  二是国际政治热点。在若干国际政治热点问题上,中国积极配合美国的部署与安排,比如朝核问题、伊朗问题、反恐等,中国都基本上按照美国的意见办理,高举维护既有世界秩序的大旗,不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其实,既有的世界秩序就是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秩序,二者大致耦合重叠,维护既有秩序,不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等于是说维护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在这方面,中国对美国很是“合作”, 美国因此赢得了相当程度的战略自由,而中国则维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和平环境;

  三是一些所谓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这些东西中美也能“合作”那么几下子,虽然往往都浅尝辄止,但毕竟也没什么输家,勉强算做“共赢”也还说得过去。

  其二,不能“合作共赢”的方面

  中国两国至今也不能“合作共赢”的方面有很多,这倒不是中国不愿意,而是美国打心底里就不想,这体现着美国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战略底线与戒心。在中美不能“合作共赢”的方面,见识所及,笔者只能提出以下几点: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