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将军:以文拜年,不忘初心——“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胜利建在全军”!
今天是2019年最后一天,我仍然笔耕不辍,继续讲述《百面战旗背后的故事》。
介绍“红一连”作为本年度的年终篇,就是希望传承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在习主席的领导下,把理想信念牢固立起来,把党性原则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把政治工作权威牢固立起来。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虽然这一年充满着许多变数与挑战,但也充满着机遇和希望。在这一年里我们将面临两个时间节点—— 一个时间节点是,我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将完成第一步,即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第二个时间节点是,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两个鼓舞人心的大事件,它的逻辑联系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情怀!
祝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战友们、网友们、朋友们新年快乐!
“支部建在连上”, 就是“胜利建在全军”!
"红一连"前身是湘赣边界的一支农民自卫军。1927年9月,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二团一连。9月9日,该连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
1927年9月中旬,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在遭遇攻打平江、浏阳、醴陵的失利后,已经由4个团5000余人锐减至1500余人,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师长余洒度军阀习气严重,团长邱国轩叛变,成批的官兵四散而逃。暮色苍茫,唯显英雄本色。在溃败中唯一一支没有逃兵的连队,就是红一连,亦称“秋收起义红一连”。毛泽东到该连调查,发现这支连队所以溃而不散,是因为这个连的党代表叫何挺颖,他曾经是北伐时期的团党代表。毛泽东与何挺颖彻夜长谈,得到启示,党组织不能只建在团一级,必须建在连队上,否则党的影响力不能渗透到队伍中去。于是,在“三湾改编”中,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军队有了自己的新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党支部建在连上。 "三湾改编"后半个月,在湖南炎陵水口镇叶家祠,毛泽东亲自在红一连发展了6名新党员,建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从此也确立了我军立军之本——-党指挥枪。6名工农士兵骨干跟着毛泽东庄严地举起右拳宣誓永不叛党。这6名党员在今后的革命征途中,3人牺牲,1人病逝,幸存的2人为开国上将陈世渠,开国中将赖毅。
长征时期,该连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师二团一连。1935年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后,"红一连"开始担任警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有一个早晨,毛泽东来到一连考察党支部工作,并与官兵们一同就餐。连队官兵将毛主席使用过的"红菜盘"一直珍藏。1991年,"红菜盘"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937年8月,该连改编为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三营九连。1938年12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二大队一连。1941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一连。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板桥、陈道口、山子头等战斗。1946年12月,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四十七团一连。1948年10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43军127师380团。先后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辽西大会战、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战斗,被授予"英勇连"、"百战百胜连"等荣誉称号。1957年,改编为广州军区第43军127师380团。1969年,改编为武汉军区第43军127师380团。1985年,改编为第54集团军127师380团(秋收起义红二团)一营一连。现隶属于中部战区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一连,亦称"铁心向党红一连"。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