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城:深化改革必须拔掉私有化、市场化这两根毒刺


  一场抗御新冠病毒的战斗即将取得胜利。人们正在总结这场战斗的经验教训。这场战斗取得胜利,从体制角度讲,靠的是两条:一是依靠公有制,而不是靠私有制;二是依靠举国体制,而不是靠分散的市场机制。这恰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在这方面,对照抗疫战斗,显然有两个教训值得吸取,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决不能搞私有化,二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迷信市场,搞一切市场化。有人把私有化、市场化比喻为经济改革的两根毒刺,必须拔掉,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建康地发展。

  说私有化、市场化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两根毒刺是有道理的。回顾改革的历程,我国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充满着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激烈斗争的,斗争的焦点就在于两条,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此前提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还是把发展经济的希望寄托在私有制身上,千方百计削弱公有制经济,实行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私有化;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行机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能,把两者结合起来,还是只讲市场经济,不讲社会主义制度,只讲市场的作用,完全否定计划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能,迷信市场,搞市场经济万能论。私有化、市场化的思潮始终干扰着我国的经济改革。这种斗争,实际上涉及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贯穿40年经济改革的始终。

  这两颗毒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客观条件来说,这是同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分不开的。

  改革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我们进行经济改革,是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环节,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生产关系有哪些环节同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的呢?概括起来是这样两点。一是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调整所有制结构,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相应地也就需要改革分配制度;二是经济运行机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改革,而随着运行机制的转变,相应地也就需要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法。新自由主义恰恰是利用这两个议题贩卖私有化、市场化的。

  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考察一下我国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斗争,看一看这两根毒刺是怎么危害我国经济改革的。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6条)

1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