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请关注民生!请尊重民意!


  如果说世界上有所谓的“危中有机”,那这次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的最大机会是民意机会,而不是什么经济机遇或其它什么机遇。民意机遇,既可以说是灾难压力下的爱国反应,也可以认为是国际压力下的被动性反抗,究其根本,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使然,大难之下,惯性抱团。

  灾难,总会过去,也就只是一种病毒。但是,凝聚起来的民意不能随风而去,把应急性团结转化为常态化团结才是重中之重。要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且唯一的办法是政府时刻要尊重民意,持续努力改善民生,让优越性体现到大多数人身上,而不只是在资本身上。

  远的不说,当前就有几件要紧的事需要让公众看到更好的结果。

  刺激性救助必须附加条件。有些企业,借着灾情,搭车裁员,搭车降薪。疫情之下,部分企业运转困难,在独自无法支撑的情况下,裁员和降薪都可以理解。不过,有些企业,一边拿着国家的政策性援助,一边裁员降薪,过去想干不敢干的事,这次大胆地干了。比如说,某企业祭出2.5万人转岗、5000人自愿离岗的办法;有企业裁员1万,却说是员工协商退出;有企业不逼退,但也不分配工作,冷处理,逼你自愿走人,人民日报称之为恶意跟风,等等。

  对于那些获得国家融资支持或政策优惠的企业,都必须附加一定的条件,这个附加条件首先是保证不裁员并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不要以为国家释放出超常规的流动性是没有代价的,不但有,还代价很大,国债、地方债的过量发行,特殊国债的发行,超发货币,一二级市场超常规融资,最终都得全民承担。特殊形势下的量化宽松,直接受益者是各类企业。如果它们只获益,不承担责任,那也是变相的发国难财,灾难的代价全部转嫁给了普通劳动者。

  就业危机带给人的恐惧是非常明显的,它会让人不敢消费,拼命存钱,就在一季度,居民存款暴增6.47万亿,这会导致恶性循环。

  流动性援助应保证国内而不是对外投资。过去几年,我一直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常操作,这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不应该因个别国家的压力而停步。但是,目前状态下,不应该对外投入过多,尤其是对一些不确定性很强的国家。

  这次疫情,既有短期的经济曲折,更有长期国际关系的重新调整,不排除会出现国家之间的政治纷争和经济纷争。一些确定性很强的国家,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节奏,而对那些有风险的国家,应该暂停投入,等待局势明朗后再投入不迟。

  如果不能有效回避风险,一方面是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是对国家造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民心造成重大影响,最终当然会对“一带一路”的长期战略产生负面影响。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