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中性”的实证,只是一个梦——马政经何以“实证”(之五)
赵磊:为什么要跟“实证”较真?——马政经何以“实证”(之一)
赵磊:马克思不实证,谁实证?——马政经何以“实证”(之二)
赵磊:马克思的“抽象力”为啥这么牛?——马政经何以“实证”(之三)
赵磊:“跑数据”写不出《资本论》——马政经何以“实证”(之四)
(一)经济学与伪娘
大家可以去翻翻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上面一般都写着一句很牛逼的自我鉴定:现代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没有“性别”,是完全“中性”的,所以,最客观、最公正、最科学、最不偏不倚。
在马克思看来,“中性”的经济学就类似于泰国的人妖,伪娘而已。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抽象的人以及单纯的物与物的关系。所以,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必然内生出研究者的立场选择。马克思主义把这种立场选择称之为“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别指望要把伪娘装扮到底的人接受马克思的逻辑,因为西方经济学根本不承认经济学内生的阶级性。在他们看来,经济学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强加给经济学的。而否认经济学具有阶级性的重要依据,就是西方经济学所定义的“实证经济学”。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断言: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实证经济学是或者可以是一门‘客观’科学,其‘客观性’与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完全相同”。】
不仅西方学界否认经济学的阶级性,中国当下的学界亦大抵如此。
就我身边经常看见的事例而言,中国经济学的风派学者,尤其是混迹于其中的三流学棍就公然宣称:“只有统计方法才是经济学唯一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科学。
更可笑的是,新时代以后,这些学棍开始恬不知耻地在各类总结报告中忽悠组织:我们经济学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是没有最什么,只有更什么。
说这类人是“棍”,那是抬举他了,应该说是“渣”!
众所周知,目前流行于经济学的“定量实证”,已然成了否认经济学有立场选择的科学外衣。其中的典型做法,就是用计量经济学的统计检验(俗称“跑数据”),来代替甚至否定社会实践。
然而社会实践本身并不是“中性”的,社会实践的阶级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