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把“三条底线”告诉美国,结果会怎样?
中美关系持续下坠向深渊堕落,引发大面积的惊慌,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闻风而动,纷纷出主意想办法,一时间各种拯救中美关系使之“重回正轨”的锦囊妙计层出不穷。2020年6月2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的文章(原文附后),就堪称个中代表作。
这篇文章针对当前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的现实,提出了“必须坚持和平方式,不能诉诸战争;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经贸合作,维护金融稳定;必须坚决维护中美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这样“三条底线”,认为只要坚守了这三条底线,中美关系就可在将来重归于好,具体的说法是“中美关系能够重回正常轨道,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机遇问题”。
《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赞成的意见认为“三条底线”论给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希望与未来,鼓舞了一些人的信心,尤其因为作者还是高踞中国顶尖大学的名家,在中美两方面都很有分量,更增强了这个“三条底线”论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但对此也不是没有批评意见。持批评意见的人认为,如此这般列出什么“三条底线”,基本属于“放空炮”。且不说这“三条底线”是否管用,就算十分管用、一贴就灵,但关键问题是谁来坚守、怎么坚守。如果美国对此不感冒、不理会,中国是否坚守管用有效吗?
其实,照笔者看来,上述批评意见有失偏颇。
一是这篇文章本意就是要中国来坚守这“三条底线”的。认真阅读一下文章中的阐述就一目了然了,诸如什么“实现南海非军事化”,继续购买美国大豆,“中美在航空领域合作的底线不容破坏”,继续大量购买使用苹果手机,“坚守同美国企业挂钩的原则”,“中国有必要长久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国国债,也会长期尊重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等等。一概都是在对中国喊话,就是要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做到“一个巴掌拍得响”,要本着死打烂缠的精神死死缠住美国,死活也不分手离异。文章的要求和内容都很具体,并不能说是在“放空炮”。
二是这篇文章的要害不在于“放空炮”,也不在于这个所谓“三条底线”是否管用有效,要害在于把底线和盘托出,告诉给美国。
当然,这篇文章可能是着意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底线思维的思想,因此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底线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从这个角度说倒也无不可,即便有一些“放空炮”之嫌,也不见得有什么害处。但该文的要害在于,如此这般地讨论国家的战略底线,等于把中国对美战略底线公开,也等于把中国的底线告诉给了美国。窃以为,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