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拒绝双标


结辩世界抗疫功与罪

  据说,有个叫“比比耻”的机构搞了个“100大女杰”,其中就有中国的FF女士。

  且不管这个榜单的价值有多大,我必须得向FF女士表示祝贺,真是不容易啊!全大陆就她一个女人获得洋人青睐,名声又再扬了一次。

  看了一个视频,一帮男女同类(大家不妨记着),聚在某豪宅,有弹有唱有笑,祝贺FF获奖,估计她们以为是拿了“诺奖”。我不太能理解FF的开心能否印证她对武汉死者的那份悲情?

  洋人眼光好,看不见自己身边的病毒,硬是看见了中国非同一般的女精英。

  那本《日记》好不好?有没有价值?

  已经不需要争论它了,把欧洲放一边不管,就拿美国做参考对象分析吧!若美国有一位类似于FF女杰的作家写《美国日记》,恐怕她写到累死都写不完美国疫情故事,她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写《无尽的死亡》,写着写着,就可以不写了,因为她看不到尾,后面还有无尽的死亡,书的结尾可印刷十页省略号。

  要命的新冠疫情也可以做结辩了,无须关注其持续性,无须关注什么第二波、第三波及更多波,无须辩论中外抗疫成果大小,美国就是未来新冠的标示符。我们不妨从两个视角来看:

  美国继续死人是大势所趋,只是死亡速度会发生变化;

  美国死亡控制住了,世界死亡才能控制住,新冠的末日才可以看到。

  如何结辩?

  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抗疫成败;FF的误区;西方神话的破灭。

★★★中国的抗疫成败

  ●科学半盲区的初期错觉

  今天看来,新冠病毒对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甚至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堆科学道理,哪怕他目不识丁。然而,如时把时间往前推进一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能拍着胸脯说清新冠病毒的恐怕没有一人,即使我们曾经遭遇过SARS。有经历,但又不清楚,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所以,只能说是处在半盲区。半盲区的存在,导致了初期大量盲目的处理程序,包括高福这样顶尖的院士级人物都不能例外。

  我们曾经责怪中国科学家不学无术,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推向美国,则可以轻易地得到新结论,美国科学家在获取中国共享数据后,他们的判断和应对仍然处于半盲区,他们对新冠的危害性判断一直都还在争论中,这就是美国大流行、高死亡的原因之一。

  科学,在形成可靠的结论之前,需要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无负作用,也许有负作用,也许有失职,也许只是无知,结果只能在出现结果之后才能看清楚,科学曲折中的犯错,可以批评,必须适度。

  ●行政与科学在应急机制上的法律盲区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