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爱外企的根子在恨国企
本文所说的“爱外企的根子在恨国企”,讲的不是个人感情上的因果关系。当今的外企几乎百分之百是私营企业。一个在思想感情上就恨国企的人,喜爱私营企业是顺理成章的,爱外企也是自然而然的。不过,本文所说的“爱外企的根子在恨国企”,不是这样简单的思想感情上的关系。本文所要说的,是政策取向与客观形势之间的互动造成的经济政策上的因果关系,它使反国企的政策必定会导致偏爱外国的私营企业。
先要说明,这里说的“国企”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而是除了人们传统上说的“国企”之外,还包括一切使用国有的股权资金的企业。
在中国,政策取向与客观形势之间的互动造成了这样一种因果关系:恨国企的经济政策最终导致不得不热烈欢迎外企进入中国。
这中间的逻辑链条是: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宏观总需求明显小于充分就业产出,一直需要大幅增加实物投资以扩大宏观总需求;而明显的经常账户顺差表明中国是资金净流出国,本国国内有足够的剩余资金可以用于在国内投资,本来不需要进入的外企带来国外的资金用于国内投资;但是由于国内私营部门固有的弱点,国内剩余资金中能够用于实物投资的股权投资资金总是明显不足;而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的实物投资,必须要有足够部分的资金来源于私人的股权投资;本来可以用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投资将国内多余的债权资金变为足够的实际投资,但是由于反国企的政策基本上禁止了对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使国内剩余资金无法化为扩大总需求所必需的用于实物投资的股权投资,最后就只好求助于进入国内的外企来投入股权资金以扩大实物投资。
最近几年,这种为扩大国内实物投资而热心讨好外企的倾向特别明显,而且它在表面上似乎是为客观经济形势所迫而不得不去“爱”外企。2020年12月3日彭博社报道说:2020年创纪录的2120亿美元外国资金涌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市场,中国监管机构还采取了取消外资机构投资额度限制等措施。这些举动被华盛顿注意到了。那一周,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警告称,中国金融开放是“精心策划的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获得外国投资,利用它们来支撑国内经济。我也有同样的猜测,认为这样欢迎外资的理由是以外国投资来增加国内资金,以此扩大国内的实物投资并由此扩大中国国内的总需求。
表面上看,这样热衷于获得外国投资是迫于实际形势而不得已。近些年来,中国一直没有摆脱总需求不足的萧条,2018年以来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又增大了总需求的不足,再加上2020年碰上了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上确实需要扩大总需求以稳定就业。而要扩大总需求,除了应稳定并增加消费需求之外,增加实物投资需求也不可少。外国投资特别是外企投资一般都会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引入外企投资看起来至少是缓解当前的宏观经济困难的一个办法。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