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
近来一段时间,有些媒体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段论,来描述新中国七十年走过的历程。乍一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似乎对新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做了形象的描述,能够让人们一目了然。
然而,在媒体上的形象性描述,可能从某个方面做了有代表性的概括,但如果严格考察起来,这样的说法是带有某种不全面、不准确的因素。而这种不全面、不准确会给人们带来某种误导。
记得王莘创作的歌曲《歌唱祖国》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句歌词意思很清楚,从新中国建立后的那一刻起,中国要走的就是繁荣富强之路。在这条路上,富与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能分开的。
如果我们再考察一下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毛主席在政协会议开幕词中讲的话。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站起来,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雄伟的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革命的力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这个过程中,人民革命的力量是一点点逐渐强大起来的。没有这样的强大,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当然,从整个国家的实力而言,中国那时还算不上强国,更算不上富国。但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之强大,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仅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状态下,还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把他们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的形象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一下子就与过去变得完全不同了。从那时起,尽管中国还很穷,尽管中国还不是很强,但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没有人可以忽视的。这样的力量难道就能说是很强吗?
这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在走向富强的道路上是经过一个较长过程的,而前面所说的那种“三段论”,把这条富强之路弄成了割裂的样子,这是脱离实际的。
1953年,中国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了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强大起来,不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欺负,所以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是有那么一点节制的。我们确实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在这个方面还不能做到更多的改善。除了我们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之外,为了国家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要勒紧一下裤腰带,也是必要的。这就使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里,还做不到让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富裕起来。这里虽然也有我们工作中存在过的失误,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的底子太薄,而我们又要尽快强大,所以不得不勒紧裤带,要搞出“两弹一星”。有了这样的家伙事儿,帝国主义就不敢恣意欺负中国人民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面前说话就能算了数。
但仔细分析,又确如作者所言,将这三个阶段机械分割,好像不太精确、准确。因为站、富、强三者,紧密相连!这三者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
谁说第一阶段只是站起来呢?而第二阶段就是富起来呢?现在不是刚解决脱贫问题么?
因此,如果人为地将三者割裂,就有可能造成误解。。。
有本事学学那个他们认为只是“站起来”还没有“强起来”的时代,像只是“站起来”时代那样,别说16国了,就只把丑霉国一国打趴下试试???行吗???!!!
实际,多数人民、人民群众要的是他们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富与强,而不是别的性质的富与强。人们不管怎么论,都不应该掩盖这种本质与人群的分歧。更不能混淆人民、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需要的站、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