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从《潜伏》看国民党反腐——蒋介石的反腐运动为什么越反越腐(下)

2021-04-11 5841 0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全文约13000字。

  ************************************************

  前两期的分析之中,我们分析了蒋介石反动政权反腐失败的原因:

  一是在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任何个人都存在私人利益,任何反腐、监督都会迅速趋于失效:互相制衡,联手分赃;一家独大,一家独吞。

  二是在私有制社会条件下,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力与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成正相关关系,任何不竭尽一切方式增加私人资源的人,都会被社会边缘化,被其他更擅长攫取私人资源的人取而代之,公权力作为有力的分配工具,自然不会被闲置。

  截至目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就是为什么蒋介石政权的腐败有自我加速的倾向。

  如果没有说明白这个问题,那么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可能时重时轻,而不是越反越腐,政权加速冲向毁灭的深渊。

  言归正传。

  指令的贯彻需要对应的物质基础,一要为执行指令者提供执行指令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费,比如办公场所、交通工具、通讯器材、武器弹药、刑讯用品、办公经费、薪金、补贴。二要为监督指令者(反腐机构、军统、宪兵)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国统区的经济基础被大家族垄断,经济规模日益萎缩,贯彻指令的物质基础不断被削弱,黄金、美元、银元等硬通货被地主、买办、官僚、军阀囤积,生活物资被囤积后在黑市倒卖,反动政府捉襟见肘,拿不出真金白银,只能靠印刷纸币作为贯彻指令的物质基础。

  这时,反动政权的意志是个人无私奉献,为党国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私人资源的意志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能捞就捞,能多捞不少捞。作为反动政权的螺丝钉,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军阀、干部、士兵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随着物质资源向汇聚大地主、大买办、大军阀、大官僚集中,蒋介石的命令在反动政府内的贯彻执行力必然日渐削弱。

  《潜伏》中多次暗示物价飞涨,生活资料短缺,基层特务几乎无法靠薪水领维持生活。比如,余则成替沈参谋长和许团长疏通关系的时候对吴敬中说,钱就是纸啊,只有美元和黄金响当当,站得住。比如,谢若林能够搞到花生,被王翠萍称为能人。须知,王翠萍的公开身份,是军统天津站副站长的夫人。副站长夫人称赞能搞到花生的人是能人,说明花生已经成了稀罕物。

  当特务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命令怎么可能贯彻得下去。这种时候自然是谁给钱听谁的,他们一要保证自己存活下去,二要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谁有黄金和美钞他们就听谁的。哪怕出钱的是地下党或腐败分子。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