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中美对抗逼近转折点——解放军何时覆盖第一岛链?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最近10几年以来——或者说是在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中美关系其实就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当然,这种关系更多的竞争,而竞争其实在很多时候又是刀刀见血的对抗。比如,1999年5月7日夜间23点45分左右,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五5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击中了位于南联盟首都的中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
1999年5月7日被轰炸之后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中国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的轰炸,可能是针对中国此前反对美国和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报复,中国向美国提出强烈的抗议;而北约解释是误炸,原因是使用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过时的地图,而且中国大使馆距离北约轰炸的真正目标南联盟军事总指挥部仅有180米,且两个建筑物的大小形状都十分相似。国际特赦组织则支持北约的解释,同时谴责北约没有采取适当措施来保证无辜民众的生命不受伤害。但英国《观察家报》和丹麦的《政治家报》则认为北约是专门轰炸中国大使馆的;2005年,一位北约高级将领说,当时北约认为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正在中国大使馆,所以轰炸大使馆是一次计划好的“斩首行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说1999年3月27日夜,一架编号为AF-82-806的北约F-117隐身战机被南联盟的地空导弹打了下来,当时一部分残骸就藏在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地下室。为了防止先进武器落入中国之手,美军不得已轰炸大使馆,谁想到其中一枚炸弹没有爆炸,最终残骸还是回到了国内,最终才有了歼-20。需要强调的是,这仅是一种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有不少中国军事专家还做过辟谣。
大使馆被轰炸后国内群情激奋
发生上述轰炸事件之后,中国国内群情激奋,无数年轻人涌上街头抗议示威,还有很多人向美国大使馆投掷墨水瓶和石块。相比这个,更令美国恐惧的是,据说当时中国所有的核潜艇都消失不见了。
2001年4月1日发生南海撞击事件
另一件中美直接对抗的事,则是南海撞击事件。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EP-3电子情报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两架歼-8II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僚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歼-8II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而美国军机则未经允许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中国指责美国侦察机故意撞向歼-8战斗机,并且在没有通知和许可的情况下降落于中国的领土;而美国则说,EP-3是被失控的歼-8II战斗机撞击,并且被中国另一架歼-8II带到了飞机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