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任何称霸者都会受到资源的制约
这些日子,在读张文木教授论述国家安全战略的著作,颇受启发。过去有些想法,只是一些萌芽,但并不十分清晰。例如,想到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兴衰,不免会想到,当下的中国正在崛起,那么将来如果走到一个高度或者巅峰之后,会不会走向衰落?如果也如历史上其他大国所经历的阶段一样,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的衰落?当时考虑的是,中国应该永远要居安思危,永远不可以贪图安逸,永远不能耽迷于物质的享受,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并没有更为明确的想法。
在读了张文木教授的著作后,了解到一些过去不曾了解到的情况。即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一定不能超越自身所能掌控的资源与能力,强努着去扩张,去占有更多的资源,对夺取更大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做的结果,必然是要走向衰落。
张文木教授对于19世纪德国俾斯麦的政策比较欣赏。在德国统一之后,通过了工业化的发展,德国实力日益强大。但德国在对外政策上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与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强国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样的状态使德国进一步走向强大。然而,在俾斯麦之后,德国的统治层放弃了他的政策,也是因为并不理解他的思路,依仗着德国当时强大的力量,硬要与其他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其他资源。一战时如此,二战时也同样如此。结果德国一下子就衰落了下来。二战后,由于世界体系与格局是不允许德国发展军事工业的,加上德国与美国结盟,结果反而使德国占了不少的便宜,其经济实力再度快速提升。
或者可以说,从二战结束后直到今天,七十多年的时间,德国在西方诸强中,应该是发展得相对较好的国家。在政治上,德国与法国在欧洲事务中占有同等的话语权,但德国的经济状态要比法国好出不少,所以其实德国的话语权还要更多一些。而且,德国与日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二战结束后,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发展得也不错,但日本一直有一个所谓恢复正常国家的梦想。因此,日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总有一种焦燥的野心。德国至少在外表上,没有表现出这种野心的存在。当然,在骨子里德国是怎么想的,外人并不清楚,但人们在与德国的接触中,并没有直接感受到日本的那种狂燥的情绪。
对中国来说,中国正在崛起。而且因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上还有很多的不平衡的方面,所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中国不会出现那种要做世界第一强国的愿望。这与印度也有所不同。印度虽然现在状态还不那么强大,但印度的雄心却是一定要在世界上做上第一把强国的交椅。如果印度哪一天真的达到了这样的状态,而印度如果不了解强国的处世之道,那么印度很有可能像当年它的宗主国——英国那样,一定会衰落下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