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毛主席虽离开了我们,但毛泽东思想将继续指引我前进
1948年末,国民党政府预感到失败命运临近,一些要员纷纷飞往台湾。他们动员一些专家学者一起前往。虽然苏步青对共产党不甚了解,但经过考虑,还是决定留在大陆。
1949年春,中共地下党以“中共杭州市工委”的名义,给苏步青送了贺年片,贺年片上有“毛泽东”的署名。苏步青看后心头一震,深深感到了共产党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五年后的1954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苏步青,他在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上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当时,全场响起“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毛主席则高呼:“同志们万岁!”这种热烈场面使苏步青感到无比激动。他想:我这个在旧社会教了近20年的教书匠,今天也能在大会上聆听毛主席的讲话,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啊!
此时苏步青已经由浙大调到上海复旦大学两年了。1955年底,他作为一行9人的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回国时,他和另一位成员是乘船回到上海的。此前,毛主席在杭州接见了先回国的七位代表团成员。1月10日,毛主席由杭州抵达上海,下午六时,在上海苏联展览馆同上海各界人士及党内高级干部共七十多人座谈并共进晚餐。此前毛主席提出要补行接见苏步青等两人,苏步青因此参加了座谈会,并由老市长陈毅介绍给毛主席。
毛主席接见苏步青
毛主席握住苏步青的手说:“我们欢迎数学,社会主义需要数学。”苏步青后来回忆:“听到毛主席这样重视数学,看重数学工作者,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在毛主席身边聆听教导,他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到十分亲切。那天毛主席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毫无拘束,这对我的教育意义实在太大了。虽然接见时间不太长,但对我的后半生影响极大,明确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也在各种风浪中起到了辨别是非,永远跟党走的作用。”
毛主席的接见,给了他巨大的鼓励,觉得有用不完的劲。他加快步伐,向微分几何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军。1956年,他获得了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科学奖。几本学术专著也在几年内陆续出版。他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959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1年五一节前夕,苏步青和周谷城、谈家桢、周信芳等人在上海见到了毛主席。在这次会见中,他讲得少,听得多,而且听的是与他自己专业无关的话题。但他同样感到收获很大。
当时毛主席与同在复旦大学执教的生物学家谈家桢谈得比较多。毛主席鼓励谈家桢“要大胆地把遗传学搞上去。”苏步青后来回忆:“这次接见,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毛主席胸怀宽广,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把学术研究和政治问题分开来对待,这就有力地支持了学术讨论的开展。虽然这里讲的是遗传学,但对其它科学的研究,‘双百’方针当然也是适用的。”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