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你的父母都是懒人吗?


【核心提要】共同富裕,如果有人想反对,我不做太多反驳,他们有自己反对的权利。不过,我绝不容忍某些人对新中国前二十几年下“静态结论”,更无法容忍有些人污蔑新中国的建设者都是懒汉。毛主席之后,我们的人均数仍然处在世界中间略前,并没有发生质变,如果没有前期的战略保障,能不能保得住现实成果尚难预料。歌颂后期大成就是可以的,污蔑前期创业者是可耻的。

孙锡良:你的父母都是懒人吗?

  中国提出走共同富裕之路本是好事,亦是初心的再宣示,更是新中国制度设计的目标。不实现共同富裕,哪来的共产主义?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我是很理性的,始终秉持两种想法:不期望在很快时间内实现,因为中国有14亿多人;不刻意参与实现目标的选路之争,因为实践可以沿途进行校验和修正。

  然而,有一种广泛的声音我是坚决反对的,一部分经济学家,一部分干部,一部分富人,听到“共同富裕”四个字就紧张,生怕别人动了他家祖坟,他们反对“共同富裕”的理由很一致:认为“共同富裕”就是“平均主义”;把“集体致富”曲解为“大锅饭养懒”。

  这批人的观点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共识的秘诀是什么?是利用了静态思维。

  他们把新中国前二十几年的短短时长固化为一个“真理性结论”:只要坚持新中国路线,中国就永远是穷的,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的路线,中国就是个养懒的社会。

  像持张维迎先生一样观点的人都在神化“市场致富”,他们抨击新中国前几十年贫穷的诱惑性也在于“静止论”,主张“静止论”的人之所以能欺骗相当大一部分群体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人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敢主动提出反证;二是他们回避全世界还有大量坚持市场论的国家处于贫穷当中。

  鉴于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贬低新中国前二十几年的怪现象,尤其是污蔑公有制养懒的错误,本人想从自己的人生历程出发,证明一下“养懒论”的荒谬性。

  我们不妨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农村,二是城镇。

  前二十几年的农民是不是普遍变懒了呢?

  不需要列举具体事件,因为太过复杂,只需用抽象的方法就够了。

  一是粮食产量的提高(以湖南为例)。

  1949年,湖南省的稻谷平均亩产为324斤,1952年,稻谷亩产达到了374.3斤,1970年,达到414斤,1975年,达到484斤,杂交稻单品种亩产达到800多斤,1979年,亩产已经达到592斤,高产杂交稻已经实现亩产883斤,此时,还没有开始分田单干。见《湖南省志农业志-粮油篇》第20至第35页。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