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昨天刷视频看到一位叫“老步”的农民老哥的视频,他在视频中谈到如何看待农村实行的“大包干”的问题,他反对有人对农村“大包干”的否定,并表示了他对“大包干”完全肯定的观点。视频的最后,这位老哥还欢迎大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

  从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是农村网友或者是从农村出来的并仍然关心农村的网友的留言,这些人的留言对这位老哥的观点表示完全表示赞同和支持的并不太多,甚至有人提出与他的观点相反的意见。

  我认为这位叫“老步”的农村老哥的意见总体上看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位老哥是来自农村,他有他的看法也是自然的。但是,我看了他的视频后感觉到,他的有些看法有其局限性,是不全面的,甚至他的个别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这里我也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所谓的农村“大包干”也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名字的不同,现在看来,其实质与“分田单干”没有本质的不同。

  “大包干”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从安徽、四川率先搞起来的,安徽的小岗村被树为“典型”,然后推广全国。

  如何看待“大包干”呢?我个人认为,既不能完全的否定,也不能完全的肯定,应该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客观地、全面的看待它。

  客观的讲,当时实行“大包干”,对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解决当时生产队集体劳动时有的地方农民“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也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大包干”的进行,农村又节省和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农民有了自由时间,他们利用早晚和农忙的时间种好那几亩责任田,节省出来的时间和劳动力还可以从事其他副业生产或进城务工等。可以这样讲,当时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欢迎和支持“大包干”的。

  至于,这位老哥说的,实行“大包干”的第二年,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获得大丰收,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他就以此证明“大包干”的好处。

  当时的粮食丰收是事实,解决了农民吃饱饭的问题也是事实,我也是从农村那个时候过来的人。但也应该全面的看这个大丰收问题,如果将当时农村粮食的大丰收单纯地、完全地归功于“大包干”,而不考虑当时的其他前提条件,是不能说服人的。

  首先,当时的大丰收离不开前二十多年利用集体的力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打机井、修水渠,以及根治黄河、淮河、海河等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如果没有这些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能取得“大包干”后的大丰收的。解放以前甚至解放后的前几年不是也是农民分田单干吗?怎么没有取得粮食的大丰收呢?怎么没有解决农民的吃饱饭问题呢?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