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负相关事件、金融风险、菜价和房产税
这周太忙,本来不想写东西。
但是有两个话题,觉得还是应该写一下。
在此之前,设想一个数学问题。
假设想象一个三维坐标系,两个函数y=f(x),z=k(x),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z。f和k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确保y,z同时出现最优解呢?
现实世界,一个行为,往往无法同时实现两个目标的最优解,除非两个目标内部有某种正相关关系,且一个目标最优化的时候恰好另一个目标也是最优化。这时,两个目标其实是一个目标。否则,两个目标的最优解所需要的自变量不同,实现一个目标的最优解就无法实现另一个目标的最优解。
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两个事件是对立关系,一个事件实现最优,另一个事件就可能出现极其恶劣的情况,我们可以认为这两种事件是负相关事件。比如,坦克的防护能力和机动性就是负相关事件。
在发动机功率确定的情况下,坦克装甲越厚重,防护能力越好,机动性越差。反之亦然。现实之中,只能反复权衡,选择一个折衷方案——既不能让坦克裸奔,也不能让坦克变成一个固定的碉堡。发动机效率越高,坦克的折衷方案的总体效果越好,发动机效率越差,总体方案效果越差。
那么,对经济来讲,什么因素相当于坦克的发动机呢?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一仆二主的故事很多,各种戏剧甚至圣经之中就有这样的内容。一仆二主,必然顾此失彼。除非两位主人是一体两面,否则两位主人的要求并不一致,要么出现满足一位的要求违背另一位要求的情况,要么对两位主人都是敷衍塞责,仆人狼狈不堪,两位主人都因为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而怒气冲天。如果两位主人的要求是对立关系,那就更糟糕。这种故事往往成为喜剧的素材。这种情况下,仆人究竟服侍谁,按照谁的意志行事,那就要看谁有实权,是真正的主人。
再回到负相关事件这个话题,除了两利相权取其重还有两害相权取其轻。
与设计坦克不同,由于社会分层,不同阶层的利益不同。此时的两利或两害,对不同的社会人群的收益和损害并不相同。甲之毒药,乙之蜜糖。某些事件,让一部分人感到如同剥皮抽筋的痛苦,对另一些人感受,不过是隔靴搔痒,对个别人来说,甚至可能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如果是感觉剥皮抽筋的人制定政策,肯定会全力避免这些恶性事件,如果是感觉感觉隔靴搔痒的人制定政策,则不会避免这些事件。现实之中,制定政策的甚至可能是甘之如饴的人。此时,对甘之如饴者来说,并不存在两害相权的问题。
除了负相关事件,还需要注意的“路线决定人,人决定路线”现象。执行某一种政策,做出某一种选择,就会产生特定人群,特定人群进一步巩固路线。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政策往往存在巨大的惯性,或者说有延续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