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源:一位老工人眼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二)
【原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要澄清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离不开对经济社会的认知。对经济社会的认知不能从书本上来,而要从实践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本文提供了改革开放史的一个材料,作者卢世源系原国营武汉印染厂老职工。这是从一个老工人的视角来叙述的,成文于十几年前。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学系王今朝教授对该文进行了一些加工。限于作者、编者的能力,本文的叙述不一定完全正确,加工也不太完全,但它是鲜活的,有着类似马克思著作的文风,特别适合当下中国需要,可作为有益的参考。全文5.2万字,共六个部分。此为第一、二部分。
一位老工人眼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卢世源著 王今朝编
一、缘 起
我虽然不是学术界、文化圈内的知识分子,甚至在一些学术界、文化圈内的知识分子看来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老粗,但我清楚地知道,学术界、文化圈内的许多知识分子并不了解我所了解的经济机制、机理,因此,他们并不真正知道中国的经济究竟该如何运作。他们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影响了中国改革和中国发展。
我少年时因家贫失学,十几岁就在武汉街上做些小生意来维持生活。建国后,我成为了新成立的武汉印染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书没读成,我求知识只得另辟蹊径,到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去“吃白食”,免费看书报杂志上了瘾,并逐渐养成观察、思考和研究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识虽低,却爱钻牛角尖,经常质疑一些著名学者论文的正确性。因此经历,对于经济有着较一般工人更深的理解。文革初期,因为偶然因素,我这个小工人被敝厂领导认为干扰政治斗争部署,惹祸上身,遭到“革命群众”有组织的上千张大字报围攻,在一家两千几百人的中型企业里,获批数量独占鳌头。千夫痛斥,定性为“牛鬼蛇神”、“极右派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分子”,被开除基干民兵队伍,将我这个“现行反革命分子”调离工作岗位,同另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为伍,监督劳动改造干苦活。当时难得有一位朋友认为我尚可救药,劝道:“你的思想太右了,背离时代潮流,非常危险!识时务者为俊杰,必须悬崖勒马。”醍醐灌顶之言,铭记在心。从此痛改前非,不断向左靠拢,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思想观念终于重新定位。哪里知道,十年后,政治风向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相对而言,如今社会上右很吃香,左则背时。我似乎又站错了队。我怎么总是逆潮流而动,言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