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建党百年回顾——要怎么样才能够反驳马克思主义
记得“破土网”被关闭之前,老田应邀写了一篇文章,检验改开搞年月的正部级意识形态高管于光远某位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被证伪”结论。不止这一次,到了改开搞年代,高手迭出,老田经常听说有人宣称他驳倒了马克思,也还不断地听说有人宣称他发展了马克思,诸如此类的显著成绩,都有进行再审查的必要。
在建党百周年之际,认真回顾一下,马克思的“可反驳性”与“可发展性”还是有价值的,最低限度,能够提高对各路骗子与骗术的识别能力。同时,还有一个小小的野心,想要透过本文梳理的路径,着力推荐一种学习马列毛主义理论的靠谱方法。
马克思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在一篇短文中间,不可能对马克思丰富的思考进行全面总结,但是,对于马克思本人在一些主要的时间节点上的关键著作和中心思想,做点回顾,还能够看出马克思自己是如何“历史地”发展了他自己的思考。
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雇佣劳动制的反人道反人性特点。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间,马克思就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在1857-1858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前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进行过一次转型,确立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以观察物质生产领域为起点,去揭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间的具体地位和关系体验,及其与整个的资本主义积累体制运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来在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需要指出,马克思自己,并不完全依赖从生产关系分析入手,去揭示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和未来走向。如同前述所简单梳理的,他是先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人道和必然灭亡趋势之后,才转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而且,在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批判事业中间,他始终是以“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作为理论对手,试图揭穿他们的种种谬说对于人们的欺骗。如果这个努力取得了恰当的效果,显然,无产阶级或者劳动者就会挣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桎梏,逐步实现普遍的觉悟,从而,实现从自在阶级向自在阶级的转变。
选择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个转型——他从早期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者(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走向了革命导师(这显然是预备搞事了),而想要搞事,就需要预备好基本队伍——把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欺骗中间觉醒过来。为此,他才投身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事业,这本身就是政治性的努力和革命生涯的开始。而马克思之进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作战,实际上就进入了别人的主场,需要以别人划定的领域范围和方法来展开战斗,考茨基等人后来强调的“经济主义”或者“决定论”,或多或少,都体现马克思在别人的主场中间作战进行策略选择的外在局限——必须在别人建设好的堡垒群中间进行爆破,目的当然是要由此创造出“劳动人民实现普遍觉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