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透明外交(九)——战略止损
制度之于内部治理行为称为内政,之于外部协调组织是为外交。
在全球化时代,内政与外交是统一体,基于开放性需求,两者不分轻重。
外交的基本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构建国家间友好关系;二是解决好国家间矛盾与分歧;三是参与地区与全球事务的合作。
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通常还有一般关系与战略关系之分,一般关系遇到矛盾和分歧时比较容易解决,而战略关系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特别是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状态时,外交可能会走向终点。
外交的终点是什么?当外交工作已经不能为战略利益服务时,它的功能就达到了终点,再坚持下去,战略利益将会被严重损耗,甚至是完全失去战略利益。外交工作达到终点的国家级反应可以是简单断交,也可以发展为战争。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但当外交失效时,它必是战略止损的必要手段,如果不及时止损,各种战略利益可能会相继失陷,直至整个国家都要被敌人拖垮。
战略利益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国家主权核心利益,只要是主权国家,都有这种利益;第二个层次是地区强权或霸权利益,只有部分国家拥有;第三个层次是全球霸权利益,只有美帝国主义拥有。
基于层次差异,不同国家会选择自己不同的战略利益,绝大多数国家都只是在主权利益遭遇侵害时会考虑诉诸战争,其它情况则不具有绝对必要性,美国是最典型的例外,美国的盟友则表现有“美国例外”的附从行为。
战略止损的成功案例
从古到今,大国战略止损的案例有很多,不妨选择几个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英阿马岛战争。
英国和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通过外交手段未能解决问题,1981年,阿根廷内政陷于困境,外交上也非常被动,政客们冒失地想通过把马岛主权事实化来缓解国内矛盾,进而选择了军事行动。
英国距离马岛近万公里,且在马岛并未有较好的驻防,首先想到的还是通过外交手段劝退阿方,但这一招不管用,阿方以为“占领事实化”会让英方被动接受。
然而,瘐死的骆驼比马大,“日将落帝国”仍然保留了曾经的那么一点智慧和勇气,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争,因为关系到它的脸面和核心战略利益,能到万里之外捍卫国家利益的国家,即使得不到尊敬,至少也还不至于被国际社会所轻视。
结果很简单,英国赢了,它捍卫了自己尚存的尊严,外交不能得到的结果,它用战争得到了,最近几十年,阿根廷再也未敢触碰英国。
与之相比,西太平洋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侵占事实化”并未引起战争。
初次打胜打败都关系不大,主要是积累实战经验等。
但可行性基本是零:
1,谁见过打仗前还同敌人做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2,全民全国惜命怯战。疫情两年多死了2人,就举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美帝死了八十多万,一点不耽误天天欺负你。
一,复杂的
一众砖家,叫兽,肉食者的建议,决策,行动,基本可概况为四个字:自欺欺人。如果再加四个字:资敌卖国【孙老师等建议例外】。
基本上全体民众内心普遍怯战,普遍惜命【如前防长说,即使涉及领土主权,也不轻易诉诸战争】。
-------
如果美台疫情二年多只死2人,整天吹嘘以人为本的伟大成就,倒是可立即发兵攻台。
初次打胜打败都关系不大,主要是积累实战经验等。
但可行性基本是零:
1,谁见过打仗前还同敌人做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2,全民全国惜命怯战。疫情两年多死了2人,就举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美帝死了八十多万,一点不耽误天天欺负你。
一,复杂的
一众砖家,叫兽,肉食者的建议,决策,行动,基本可概况为四个字:自欺欺人。如果再加四个字:资敌卖国【孙老师等建议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