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玥:因为有他,中国才有了平安!
今天早上,@共青团中央 发了个“为什么要过‘平安夜’”的帖子。帖子说,1950年12月24日,志愿军胜利结束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彻底粉碎“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这一夜,是志愿军的胜利之夜,是祖国的平安之夜。
抗美援朝之战被后人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回过头看,如果没有这场“立国之战”的胜利,美军饮马鸭绿江后,以美国的尿性,是一定会找各种借口、各种理由、各种机会制造摩擦给新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的,那样的话,新中国还拿什么安心搞建设,中国人还拿什么安享七十多年的和平?
中国七十多年的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是志愿军将士的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保家卫国”是志愿军的初心,这初心不容许任何人污蔑、不容许任何人篡改。
“保家卫国”的性质决定了抗美援朝是场不得不打、不能不打的战争,但抗美援朝的代价注定又是巨大的,在这样的矛盾面前,即便是他,也反复斟酌、反复权衡,斟酌权衡的过程一定是充满煎熬甚至充满痛苦的,最终,他下定决心出兵朝鲜,这才有了后来的“立国之战”,这才有了中国的平安。
有一点必须澄清,力排众议的他派毛岸英去朝鲜绝不是公知污蔑的“镀金”,事实上,他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我不派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力主张派兵出国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怜子之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早就见惯了枪林弹雨的他对战争的残酷是有着充分的认识的,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派毛岸英去了朝鲜战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牺牲他是不怕的,如果害怕牺牲,他当初就不会参加革命,更不会劝他的弟弟妹妹“舍家为国,舍己为民”了。
为了革命,在毛岸英之前,他已经失去了五位亲人,谁能比他更清楚革命的代价?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后,最痛苦的肯定是他,就像他说的那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怜子之心都是一样”……你能理解刘思齐找他“要人”的时候他的感受吗?低头不语的他只是默默的抽烟,他痛得话都说不出,不然周恩来怎么会对刘思齐说,“孩子,别说了,你父亲的手已经冰凉了……”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伟大的牺牲,公知不仅骂他“活该断子绝孙”,就连牺牲的毛岸英烈士都不放过,直到现在都还有公知说“感谢蛋炒饭”。刘思齐大姐曾说,“说毛岸英死于蛋炒饭的人心冷酷”。其实,公知何止“冷酷”,简直就是冷血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