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复建和提升供销社体系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中国供销总社、中央农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四个部门,本月初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将于7月开始进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试点,预期在2年内完成目标。
文件好似关注度不很高,反对集体经济者,给文件戴上了计划经济的帽子,给供销社扣上了“计划经济最后的残体”的恶名,并称已被证明完全失败的计划经济借“供销社”还魂。
尽管对农业的诸多细节不很清楚,但经过一番了解、思考,宁揣浅陋,愿为供销社的复建、提升提出某些有益的意见,支持这个文件的目标实现。
形势总比人的感觉或认为要正确得多。计划经济既没有被证明完全失败,特别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计划经济总能时不时出来闪耀一下它的光芒。请看一看荔枝丰收的果农,中间商收购价压低到不到五毛钱,果农连成本都收不回,宁可当垃圾扔掉,看一看辛苦劳作一年,粮食变现的收入还不抵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钱,看一看城市居民在瓜果当季却也得花高价去买。可见,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在被人宰割,几乎全部的市场利润都被经销商赚走了。为维持高价,他们能逼着养猪场拆掉猪圈,把卖不出去的楼房炸掉,市场万能论者看不到这些,仍高喊唯市场才是万能的。
三农问题的困局,如不能破解,再过不出十年,我国的农业、农村必将走向死亡,第一产业死亡,十四亿中国人何以生存?粮食不可能打包票由世界为中国保障,若吃饭真成问题,某些国家将会暴露凶狠面目,用最致命的粮食卡我们的脖子,那时我们将彻底沦为待宰的羔羊,这不是危言,现在已出现了苗头,如果不能破此危局,为时将晚,而办法只有靠我们自己。
破解三农危局的核心,要直接打通农业与城市之间的流通渠道。当前市场经济下的两向流通,得利的只有第三方的中间经销商,受伤害的却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少数人伤害多数人,这既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的理念,也背反党的性质和执政宗旨。
计划经济尽管退出了经济舞台,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根基,如集体经济仍是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不论土地承包制,还是土地经营权的股份制,土地名义上仍属于集体,不为个人私有,这是恢复供销社的制度基础,只要县乡两级政府行动起来,制定一套运作合理的产供销体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有了产供销一体的供销社,就能成为连通农村与城市的直通车,既带动农村,盘动农村的活力,也将方便优惠城市,而庞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反过来又将拉动农村进步,消减城乡之间的差别。计划经济时代不曾完成的消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以恢复供销社为抓手,有可能在我国经济已经高度发展之后的新时代逐步实现。
供销社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从2012年到2017年,五年中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一万多家,总数超过三万家,在乡镇的覆盖率从2012年的56%提高到2017年的95%。各地还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基本形成了形式多元、覆盖广泛的基层服务组织体系。“从购物上,我们还是相信供销合作社,至少产品质量有保证,让我们买得放心。”“从我们杉岭乡供销社撤了后,一晃整整有16年了。以前农民在供销社买得最多的是油盐烟酒、肥皂洗衣粉、化肥农药种子加五金。如今合作社也通过电商网点,把当地的名优农特产品卖到国外去了。”就是供销社复归受到欢迎的写照。
实际上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部署,2011年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目前各省已复建或正在恢复重建供销社的基层覆盖率已高达80%以上,但不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罢了。这次四部门联合提出《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是部署提升供销社的服务能力,而非消失之后的首次恢复重建。
供销社是服务群众最便捷、联系群众最紧密的产供销平台。现在供销社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新认识。从已经复建供销社的地区可以看到,如山东梁山县杨营镇水泊商场,有三层楼面的66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经营商品多达1万余种,年营业额1600多万元。当地人都知道它还有另一个名字:供销社。但是,曾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供销社,若要融入现代市场,适应新时代,应尽能发挥作用,必须打破原有格局,转变经营理念和组织结构,提升服务能力。
四部门的文件,意在基层供销社需要实现全覆盖,再从数量上提升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服务质量。
首先需要重新认识供销社有这样几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要求。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必须要考虑中国传统的国情。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极为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是中国社会始终能保持统一、安定的稳定器,而一旦继续使农村衰败下去,中国将丧失这一传统的社会稳定器,并将造成中国粮食问题上的最大危机。所以农村问题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大问题。要阻止农村的衰亡,就要唤起农村新的人气和生机。
因疫情的世界性灾难,西方某些国家已经联合起来欲栽赃中国,未来我们有可能受到西方势力的制裁、围堵,与国际交往将很可能不再如以往那样繁忙,要预先筹谋,如果中国不得已再回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去,首先就要促进国内经济的内循环。从市场经济所造成的格局上看,内循环之所以较难循环起来,梗阻即在城乡之间,除人员流动之外,城乡之间的经济互通始终是一个弱项,原因主要在于松散无组织的、纯为个体或私营性的交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重复性,实际上在很多不容易赚钱的方面又缺乏互通。因此重建供销社,将是一项战略性部署,对内将活跃、强化经济循环,对外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封锁和围堵。一旦中国社会和外部世界脱勾,或陷入物资匮乏,需要高度调配时,供销社体系就能大派用场。外部封锁,尽管是坏事,但解决的好,也将变成好事,靠出口型的市场经济所不能完成的无比广阔、潜力无限的城乡市场,就不得不在外界的逼迫下打开、形成,倒逼我们完成城乡一体化。
二、 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将会连为一体。自人民公社解体、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实际已经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个体,再次沦为几千年以来的自由散漫状态,也失去土地革命以后新建立起来的有组织形态,基于组织农民而建立的乡镇一级政府,也失去了工作任务,成为纯吃皇粮而无所其事的一级组织,但其组织机构小而全,经费只能靠县财政支撑,乡镇机构与人员众多,对本县、本省的财政压力一直比较大。要解决这个困境,最好的办法是发展乡镇企业,但多数乡镇因三农困局,工商业始终比较薄弱,多数乡镇没有所属本地企业,税收无从征收,只得依赖上级财政拨款。若恢复供销社,那么将充分发挥乡镇一级政府的组织管理作用,下联系村及村际恢复组织力,上沟通本县、其他城市和地区,如对口帮助农民外销粮油副产品,联系厂家直接买入农用商品,减少中间环节,要比农民单打独斗强的多,在产供销中若出现问题,可由乡镇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发展乡镇企业,活跃商业,则增加了本地税收,减轻上级行政财政压力。
三、可以将物流运输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专门为产供销服务的运输队伍。市场经济的物流运输服务交给了个体或者私营企业,出于私利,其目的并不在产销服务,而是追求运输利润,常常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需求脱节,不急其所急。供销社建立,可以收编部分私营业者或者自建物流运输配送队伍,如从劳动富余人员中招用,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使之有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而且因其来源,也与农民利益一体相关,比如新鲜蔬菜、水果,若能够及时销往城市及其他地区,就能消灭丰产滞销、收购商恶意压价等伤农现象。
物流运输企业可以由村集体组建,也可以由乡镇、县有关单位牵头组建。个体和私营物流运输企业,也可以自愿加盟或者合伙。当运输队伍组织起来后,将极大地促进乡村之间、城乡之间农产品、工商业产品等的交流交换。农产品的加快流通,就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则将促进生产的进一步活跃,使已暮气沉沉的乡村的产生新生机,恢复农村的人气与活力。
四、供销社能将农民再次组织、活跃起来,发展农业、启动建设一批新的乡镇企业,扩大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市场。同时开拓城市工商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中国耕地的分散性,决定了中国农业不可能象美国等国那样,以少量农民种植大片粮田的高度机械化,农民仍将是中国社会最庞大的一个群体。要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机械化,但同时又要兼顾农民就业,因此单靠农业不行,必须将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当地企业中去,通过企业消化农业增量,再通过企业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农民的民生保障。
农业若继续一家一户地分散经营,再以外出打工的方式增加收入,残酷的现实证明,这是一条在艰难困苦中仅能维持温饱的窄路,不仅制造了严峻的三农问题,而且三农问题也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陷进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因此需要再次将农民组织起来,依靠集体力量,共同破解三农问题。
恢复供销社,就是打通产供销一体上的梗阻,通过有组织地寻求和建立可靠的产销渠道,可以活跃大批量的产与销,以长期合作的大批量的产销关系,就能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合作。再通过自愿合资,建立集体企业,就地加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既在本地也往外地销售,假以时日,一个良好结果即城乡一体化就会水到渠成。
五、通过供销社,将有利于抑制市场垄断、稳定国内物价。现在涉农产品的物价,主要由城市农产品集散地的价格决定,而其价格又由中间经销商决定,即收购价加上运输价,再加上预期利润和管理费以及损耗等决定。其价格又常常为经销商肆意左右,如以天灾等借口串联哄抬物价,或人为制造短缺暴力谋取垄断利润,产地农民和城市消费者为他们任意宰割,如最近发生的狠命压低荔枝收购价和拆除猪圈,就是为了维持销售价格不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并不为市场自由形成,其中时刻存在诸多人为因素,他们可以给社会制造出一种非常紧张的市场氛围,也即垄断,因此可见,市场若为经销商所垄断是非常可怕的。供销社复建以后,能直接实现直供直销,减少中间数道利润分剥者,最直接见效的是能降低销售价格。但很可能群起反对供销社的将会是目前大大小小的诸多经销商,但只要有国家意志支持,就能建立起一片直供直销的城乡市场,在市场之外,也并不完全挤占经销商的自由市场,两种模式可以两不相犯,或者开展自由竞争。只要直供直销市场发展的好,就能拟制自由市场的价格垄断,能够平抑物价上涨,保障供给,让城乡人民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六、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更加广泛的产供销资讯体系和畅通渠道,努力建立稳定可靠的能实现长期的双赢模式的得利市场。供销社是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组织,除了向内向外供销物资外,也要根据当地市场的供应需求情况,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当地的商场或者超市,或以会员的形式,直接使农民受益。
需要避免或者不能为的有:
一、县乡两级政府要正确引导供销社的复建和发展,但避免直接干预过多,要做好引导和监督。引导村一级组织复建供销社,使真心为民、人们信得过的人加入到供销社体系中来,在管理上做到财务独立核算,利益分成有制度,建立监督制度,账务分明清晰,要避免从中产生腐败和新的垄断,上级部门或者上级人员不得参与经营与管理,做到政事分开。供销社有问题或者遇到困难时,县乡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尽可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给予帮助和解决。
二、建立互动的产供销市场体系,但要避免单纯追求利润,供销社是“一手托两头”的事业性单位,其任务是服务市场,而不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在产品滞销时要主动买入,并联系销售渠道,维护农民利益不受大的损失。当农业需求品紧张时,要急其所急,主动寻求市场保障供应,满足需求。不可在供求关系不平衡时谋求垄断。县乡两级政府不能放松对供销社的监管,对于不能保证质量、损害信誉、侵犯产销利益者、恶意垄断者,要严厉打击。
供销社已有百年历史,在新中国历史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曾作出过极大贡献,尤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充分保障了供给。后来虽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多数不复存在,或者名存实亡,但仍有不少供销社还在默默地坚守着阵地。现在国家明确大力发展、提升供销社,是供销社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因此,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利用好市场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运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快速运输等科技手段,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但切忌对旧模式的简单模仿,或者以旧有思维理念管理运作供销社,建立更加灵活和联系多样的供销市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2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