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逢美必反”不是“爱国”更不是“斗争” 是图挣钱
一
有次与人谈到贪官,他说查出来的那些贪官都是败类。我随意问了一句,这么说我们民族中的败类是不是太多了点。他默然不语。如果败类真的这么多,结论只有一个,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问题太多,而不是败类个人的问题。
这是一个闲谈的笑话。
最近成都四十九中的事,一名中学生死在校园,至今也没看到最终的官方结论,但随着新热点的出现,事关人命的一件民间大事,也许就这样将音沉信杳了。
我们民族常说“人命关天”,可时至今日,死去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在仍留余温的尸身上榨走最后一滴膏油的流量主们转身是不带丝毫表情的。而且还有一条条五毛犬跳着向同情子死母悲的人说,你背后有境外势力,你在被利用。
只要“境外势力”这顶大帽子扣下去,旋即能吓走一批人,欲张的嘴巴闭起来。他们所要的,正如死去的这名学生的一个同学家长(网络名“素笔青花”)所说的那样:
“她儿子在离高考不到一个月跳楼自杀,想死的话能不能选别的时间啊,你知道这会影响到学校里多少争分夺秒备考的师生吗?寒窗苦读十余载,临考前被他儿子闹这么一出,如果他们高考没考好,她儿子也脱不了干系,不要以为死了就没事了,别人家的孩子就不该是孩子了?劝当母亲的不要在学校闹事,领完骨灰就赶紧回去,不要干扰到高三同学的备考。”
这是多么冷酷无情的一段话,不存有丝毫的人性,但话的后边,却也长着一副人的皮囊,而且还可能是能讨人喜欢的一张脸,和一张甜蜜的嘴。
如果说贪官是败类,那么敢用文字写出这段话的人,一定是败类中的败类。而如此之败类们,又何其多也。“你倒是跳啊,我都等累了,你怎么还不跳啊!”
我们民族原本是还有另一面的,唐文宗时,诏举贤良方正,李郃、刘蕡被举荐至长安赴考。廷试中,李郃其词清雅,寓其旨贬于清和之中,阐释忠义在词气之表,考官们交相荐举,擢为进士第一。同科的刘蕡则直诋宦官专权,切中时弊,考官们虽然赞服,但畏惧宦官,不敢录取。李郃因此非常气愤,上表文宗,请求收回授给自己的功名,改授刘蕡,并说:“刘蕡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李郃得罪了宦官,被排挤出京,一生不能仕于朝,但为时人称许。今天的中国,还会再有李郃这样的人吗?哪里不是一群群挤破脑袋,踩踏着他人去争去抢呢?这“素笔青花”也仅是豹身一斑而已。
二
说到美国,中国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历史再早的中美关系不需多说,仅就几十年来的两国关系而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公知嚣张时期,是“逢美必赞”、“逢中必反”,这是延续中国人对美国的盲目崇拜,很长一段时期,移民美国、拿有美国绿卡是一件足以使他显示能力、炫耀身份、光宗耀祖的美事,但物换星移,自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之后,也随着国内左右两派的角色转换,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逢中必夸”、“逢美必反”,“夸”跟当年“赞”同样让人感到肉麻,“反”照样也是咬牙切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