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强词夺理、自欺欺人,西方经济学用各种理由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作辩护


强词夺理、自欺欺人,西方经济学用各种理由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作辩护

——《论〈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导价值》之七

何干强

  (五)歪曲真相的欺骗性

  这里所说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对工人阶级的欺骗。这方面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表现的更为露骨。

  1.说工人应当感谢资本发展了生产力。在这方面,庸俗经济学家欺骗工人、掩盖剥削的手法十分拙劣,马克思揭露:“麦克库洛赫、尤尔、西尼耳之流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在这一页可以读到,工人应当感谢资本发展了生产力,因为这种发展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在下一页接着就会读到,工人为了表示这种感谢,以后必须劳动15小时,以代替原来的10小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够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1]

  2.说工人超出必要生活资料的个人消费都是非生产消费。资本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工人阶级只应当消费劳动力所实际必要的那部分个人消费资料,除此以外,工人为了自己享受而消费的一切,都是非生产消费;如果资本积累引起工资的提高,使单个工人个人的消费资料超过了必要消费资料,那末资本家的追加资本就会非生产地消费掉,就会让资本家受到损失。如李嘉图说,“如果劳动价格大大提高,以致增加资本也无法使用更多的劳动,那我就要说,这样增加的资本就会非生产地消费掉。”[2],实际上,这完全是对工人阶级的欺骗,即使是必要的个人消费,对工人自己来说,也不是生产性的。马克思指出,“工人的个人消费对他自己来说是非生产的,因为这种消费仅仅是再生产贫困的个人;而对资本家和国家来说是生产的,因为它生产了创造他人财富的力量。”[3]

  3.说资本是资本家本人和他的祖先创造的。资产阶级经济学都宣扬,其原先预付的资本是通过所有者本人的劳动和他的祖先的劳动得到的所谓“原始积累”。这种说法颇有欺骗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1、22章中,论证了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如何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证明了资本家的“甚至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全部预付资本,不管他的来源如何,都转化为积累的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4]简言之,不管资本家的全部原预付资本是从哪里来的,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本质上都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说工人也是资本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往往用荒谬的逻辑编造理论,欺骗工人阶级。如英国把李嘉图理论庸俗化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1773—1836),甚至不惜颠倒黑白,证明工人也是资本家。他说,“在前一场合<即资本家预付雇佣工人的全部生活资料>,我们也可以用同一观点来考察工人<即把他看作资本家>。”“因为他是在市场价格以下<!>提供他的劳动的,所以他好像是把其中的差额<?>预付给他的企业主……”[5]这样,穆勒就用“凡进行‘预付’的,就是资本家;而工人‘预付’了劳动,工人是资本家”这样的形式逻辑,得出了极具欺骗性的结论。实际上,工人是在一段时间内把自己的劳动无偿地预付给资本家,这段时间之后,才取得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而资本家则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在穆勒看来,这就使工人成了资本家!平地上的一堆土,看起来也像座小山;现代资产阶级的平庸,从它的‘大思想家’的水平上就可以测量出来。”[6]顺便指出,目前流行的“人力资本”论与当年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工人是资本家”何其相似!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