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西方经济学用伪善言辞掩盖资本剥削关系的真相


西方经济学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用伪善言辞掩盖资本剥削关系的真相

——《论〈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导价值》之六

何干强

  (三)认识方法的片面性

  片面性,就是认识事物如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资本论》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识方法的片面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片面地考察劳动。《资本论》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对劳动具有二重性做过事实上的区分,但是,“它有时从量的方面,有时从质的方面来考察劳动。它从来没有意识到,各种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1]这种把劳动的质和量分割开来的片面性,使古典经济学家不能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理解为具体有用劳动和抽象人类劳动的统一,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不能理解雇佣劳动者的活劳动提供的“自然恩惠”,即为资本家创造包括剩余价值的新价值的同时,又能为资本家保存旧价值。[2]

  2.片面地考察资本主义工厂。马克思以尤尔博士为例,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方面把工厂描写成各种工人熟练地勤勉地“看管着机器体系”,另一方面,又把工厂描写成这些工人都“从属于一个自行发动的动力”。马克思指出,“这两种说法绝不是相同的。在前一种说法中,结合总体工人或社会劳动体表现为积极行动的主体,而机械自动机则表现为客体;在后一种说法中,自动机本身是主体,而工人只是作为有意识的器官与自动机的无意识的器官并列,而且和后者一同从属于中心动力。第一种说法适用于机器体系的一切可能的大规模应用,第二种说法表明了机器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从而表明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特征。”[3]

  3.片面地考察资本主义积累。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就要在剩余价值中扣除自己的个人消费,再将余额用于追加投资,变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可是,可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积累理论却不考虑追加不变资本,具有的极大片面性。马克思深刻指出,“李嘉图和一切以后的经济学家追随亚·斯密一再重复地说,‘加入资本的那部分收入,是由生产工人消费的’,这就大错特错了。根据这种看法,所有转化为资本的剩余物质都要成为可变资本了。”[4]

  4.片面地考察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资产阶级经济学考察资本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企业资本的运动),片面性尤为明显。如重商主义体系把货币资本循环G—W…P…W¢—G¢,肯定为单个资本运动唯一的形式,由此出发,把资本增值看成是循环过程的目的,从而片面重视生产消费,甚至认为资本家个人消费只应该和工人一样。[5]而古典经济学则用生产资本的循环的形式P…W¢—G¢—W…P来考察产业资本循环过程;[6]由此出发,往往忽视生产过程的资本主义形式,把生产本身说成是过程的目的,好像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多地生产和尽可能便宜的生产。[7]《资本论》则全面深刻地揭示出,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是产业资本依次进行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同一产业资本进行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W¢—G¢—W…P…W¢)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综合考察这些方面,才能全面认识单个产业资本运动的增殖目的和运动机制,并明白单个资本不可能孤立地运动,而必然要与自身循环之外的其他资本发生相互联系。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