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从马克思对五大教条的批判看西方经济学的伪科学性


  从《资本论》对经济学五大教条的批判看西方经济学的伪科学性

  ——《论〈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导价值》之三

  何干强

  (四)深刻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非科学性

  1.庸俗经济学在理论上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倒退。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到李嘉图,已经“达到了它的不可逾越的界限”[1]。在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认识,再也没有达到像他所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那样有科学创见的高度,而发展成为研究经济表面现象和假象的庸俗经济学(德语Die Vulgärökonomie,可以直译为“不涉及本质的、肤浅的经济学”[2])。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3]这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到庸俗经济学阶段,在科学上已经毫无建树。庸俗经济学即使出于上述引言中的两个“为了”,也只是反复唠叨古典经济学(即引文中的“科学的经济学”)早就论述过的错误的、存在弊病的观点。例如,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关于商品价值的认识是二元的、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在研究社会再生产时,能够迂回地认识到商品的价值中还包含“资本的要素”(即不变资本c);另一方面,又颠倒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者之和即可变资本价值加剩余价值,即v+m)是形成商品价值的三个原始的源泉,丢掉了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c)。斯密之后的庸俗经济学家,不讲斯密的前一方面观点,却不断鼓吹斯密的后一方面的观点,以致促成了以斯密名字命名的、根本错误的“斯密教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萨伊为代表的所谓“要素价值论”和“资本产生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产生工资”的“萨伊的‘三位一体’教条”。显然,庸俗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倒退,并且是对古典经济学存在的弊病和错误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大。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是在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已经形成、资产阶级已经从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夺取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日益鲜明、工人阶级的斗争对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带有威胁性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历史条件决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不能不进入研究方法表面化或庸俗化的阶段,因为到此时,弄清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联系对资产阶级已经失去意义,对资产阶级有意义的,已是如何巩固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统治和掩盖资本剥削关系,因此,把有利于掩盖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表面现象和假象形态理论化,就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任务。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