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谁过得最好?


  苏联在1991年解体之后,分成了15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之后的三十年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那么到今天已经三十一年,其中又是哪个国家发展最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把这15个国家进行一个分类,大致上可以分成4类。

  第一类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斯拉夫国家。作为前苏联的主体加盟国,他们继承了最多的苏联遗产,但是因为长期的经济动荡,还有寡头影响,他们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像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在还深陷战争的阴云,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堪忧。

  第二类是中亚的几个斯坦国,他们面积广袤,人口稀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都过上了卖矿为生的日子。但因为其他方面乏善可陈,所以发展成果非常有限,基本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

  第三类是高加索地区的众多小国,特点是国土面积小,人口相对多,而且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所以冲突不断,局势长期动荡,像是之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最后一类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了,他们不但国土狭窄,而且人口稀少。三国加一起才17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如广东省大,人口则只有600万,更是只有广州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就是这样人地双少的波罗的海三国,却成为了前苏联加盟国中,发展最好的地区。

  其中尤以爱沙尼亚经济实力最强,从人均GDP来看,刚独立时爱沙尼亚还不到3000美元,如今却高达2万3000美元,可以说把前三类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

  那么,爱沙尼亚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够成为15国里发展最好的国家呢?

  独立之路

  从历史上看,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较晚,是在1940年完成的。在这之前,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同意将三国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趁机控制了波罗的海三国。

  而在战后,爱沙尼亚在苏联工业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按照苏联给加盟各国的分工,爱沙尼亚主要负责精密机床工业、化学工业、无线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产业,算是被安排在了工业生产的高端位置。

  这样就为爱沙尼亚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且从沙俄时代开始,波罗的海地区因为紧靠大海,沟通内陆,商业活动繁荣,所以一直比较富裕。

  在苏联时代,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好位列全国的前三名,爱沙尼亚人均GDP为苏联平均的140%,位列榜首。

  但是,这种经济上的领先,对爱沙尼亚的居民却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这意味着爱沙尼亚为了照顾其他地方,被苏联中央拿走了更多的物资和产品,产出和收益明显不平衡。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