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谁过得最好?
苏联在1991年解体之后,分成了15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之后的三十年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那么到今天已经三十一年,其中又是哪个国家发展最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把这15个国家进行一个分类,大致上可以分成4类。
第一类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斯拉夫国家。作为前苏联的主体加盟国,他们继承了最多的苏联遗产,但是因为长期的经济动荡,还有寡头影响,他们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像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在还深陷战争的阴云,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堪忧。
第二类是中亚的几个斯坦国,他们面积广袤,人口稀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都过上了卖矿为生的日子。但因为其他方面乏善可陈,所以发展成果非常有限,基本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
第三类是高加索地区的众多小国,特点是国土面积小,人口相对多,而且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所以冲突不断,局势长期动荡,像是之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最后一类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了,他们不但国土狭窄,而且人口稀少。三国加一起才17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如广东省大,人口则只有600万,更是只有广州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就是这样人地双少的波罗的海三国,却成为了前苏联加盟国中,发展最好的地区。
其中尤以爱沙尼亚经济实力最强,从人均GDP来看,刚独立时爱沙尼亚还不到3000美元,如今却高达2万3000美元,可以说把前三类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
那么,爱沙尼亚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够成为15国里发展最好的国家呢?
独立之路
从历史上看,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较晚,是在1940年完成的。在这之前,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同意将三国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趁机控制了波罗的海三国。
而在战后,爱沙尼亚在苏联工业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按照苏联给加盟各国的分工,爱沙尼亚主要负责精密机床工业、化学工业、无线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产业,算是被安排在了工业生产的高端位置。
这样就为爱沙尼亚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且从沙俄时代开始,波罗的海地区因为紧靠大海,沟通内陆,商业活动繁荣,所以一直比较富裕。
在苏联时代,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好位列全国的前三名,爱沙尼亚人均GDP为苏联平均的140%,位列榜首。
但是,这种经济上的领先,对爱沙尼亚的居民却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这意味着爱沙尼亚为了照顾其他地方,被苏联中央拿走了更多的物资和产品,产出和收益明显不平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