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大国的背影:抵御法西斯的历史逆潮


  苏联时期,卫国战争胜利日(5月9日)举行大阅兵只有四次:1945年、1965年、1985年、1990年。

  而1991年解体之后,俄罗斯自1995年的胜利日五十周年之际(耐不住各界要求)重新阅兵之后,频率为惊人的一年一度。

  苏联当然不是不重视二战胜利、更不是不爱阅兵,只是因为苏联时期每年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日子需要进行阅兵:5月份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11月份的十月革命纪念日。

  这两个象征着苏维埃意识形态高度、布尔什维克党的性质与执政意志的日子,在苏联时期远比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更重要。

  这是自1923年起就形成了阅兵传统,所以苏联的胜利日阅兵只有四次。

  推荐阅读: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政治意义

  推荐阅读:纪念列宁同志

  虽然次数少,但苏联那四次胜利日阅兵都是有强烈政治意义和显性政治信号需要借阅兵释放的。

  第一场 1945年

  1945年阅兵不用多说,庆祝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6月24日举行(5月24日时斯大林下令“必须一个月时间内准备好阅兵仪式”)。

  当时两百名从卫国战争走出的战士倒持缴获的两百面纳粹军队旗帜,走过检阅台,在斯大林的注视下将旗帜抛在位于红场西南方的列宁墓脚下,标志着共产党对纳粹党、苏维埃对法西斯的胜利。

  这也是莫斯科红场阅兵史、乃至人类阅兵史上最经典的瞬间之一。

  当然,由于阅兵检阅官、骑白马者是朱可夫而不是斯大林(斯大林不会骑马,专门熬夜加练也骑不好),后世也认为那场阅兵注定了朱可夫的“某种结局”,他也成为了某种令后世的最高领袖所忌惮的“符号”,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

  第二场 1965年

  1965年,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在5月9日的胜利日举行大阅兵,这也是勃列日涅夫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阅兵”。

  此前1964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由于刚刚扳倒赫鲁晓夫,许多陈设以及阅兵模式都沿用赫鲁晓夫时期,甚至由于歌颂赫鲁晓夫的标语头像被临时拿下而新的标语又没有做,显得冷冷清清。

  所以1965年的胜利日阅兵之于勃列日涅夫而言至关重要,首要任务就是拉拢军队内部人物,对抗谢列平、谢米恰斯内等克格勃势力。

  为此,勃列日涅夫专门请出了1945年4月30日那面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红旗。

  1965年5月9日上午十点半,那面象征着苏维埃力量的红旗在红场甫一招展,顿时群众欢声雷动、军队一片亢奋,勃列日涅夫仿佛瞬间拥有了登顶大位的“合法性”。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金靴的思想深刻,文章铿锵,好好好。
0条回复
当然,由于阅兵检阅官、骑白马者是朱可夫而不是斯大林(斯大林不会骑马,专门熬夜加练也骑不好),后世也认为那场阅兵注定了朱可夫的“某种结局”,他也成为了某种令后世的最高领袖所忌惮的“符号”,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
===================================
朱可夫有显赫战功,但他的人品有严重缺陷。打下柏林后,他和他手下某些将领私吞财物,斯大林对这些将领都严肃处理,朱可夫的政委捷列金被逮捕入狱, 但唯独对朱可夫网开一面,撤销他的陆军总司令一职,打发他到遥远的军区当司令员,免得他留在莫斯科成为别人揭发对象。但今天许多人不知道内幕,以为斯大林是嫉妒打击朱可夫。
0条回复
斯大林的烈士儿子雅科夫,被说成“上战场打纳粹,是为了镀金接班”。
把他打倒了,人民吃尽了苦头。
这样的悲剧,我们也演了上半场,下半场会不会演下去呢?
0条回复
好文却没人评论,主要是作者文章太长了,很少有人有耐心读长文,如果能写的短小精干就好了。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