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朝:西方经济学的反马克思主义本质
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简称,是维护资本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学说,是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反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反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的学说。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学格局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重新重视和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然而,改革开放以后所形成的中国经济学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的对立依然尚未解决。解决这种对立的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看作是不同的研究项目,比较它们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和研究效率。从研究任务看,西方经济学以倡导、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倡导、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为己任;从研究方法上看,西方经济学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其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其哲学基础;从研究效率看,西方经济学表面的学术繁荣掩盖着哲学贫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产生出大量的深刻的研究成果。未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只能是去彼取此。
一、引 言
1921-1976时期的中国人的经济学是由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塑造的。经过1980年至今四十多年的西方经济学渗透(这至少相当程度上是一场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发起的社会运动,类似于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发生的西学东渐),21世纪2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的许多中青年学者已经对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非常陌生了,他们大多数人没有读过老一辈学者读过的中国古典哲学经典,没有读过老一辈学者读过的《资本论》,比较熟悉的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悉的是交换,因为长期脱离生产实际而不熟悉生产,比较接受的是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进入21世纪以来,当西方经济学逐渐成为中国的时髦甚至主流经济学后,西方经济学的拥趸者就更容易发表文章,更容易得到基金的资助,更容易得到媒体的青睐,更容易晋升职称,更容易获得行政职位,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的持续衰微,也伴随着原来受过马克思主义系统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退休、谢世,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就在中国逐渐失声、失语、失踪了,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者就被边缘化了。当马克思主义者被边缘化,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失声、失语、失踪后,西方哲学、西方经济学就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强化了。这样,中国经济学的面貌和经济学研究的范式被改变了,中国两大经济学范式的对立就以新的格局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就从主动变为被动了。列宁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决策科学认为,合意的发展是科学目的的达到。那么,中国1980年后发生的这种经济学的发展是合意的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