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构建城乡大三级体制


  关于建立城乡大三级体制问题的提纲

  我在《历史演变的本质和资本扩张的逻辑》一文中,提出了当下要抓紧实现四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即由私有化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回归,由市场决定一切向强化国家计划调控的回归,由国家经济主权缺失向收回完整国家经济主权的回归,由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的回归。实现这些战略转变的主攻方向在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调整城乡关系和所有制结构,进而带动全局转变。而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是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重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这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既不是资本主导的公司加农户体制,也不是恢复改革前的公社三级体制。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建立以村社集体经济为基础,对接城镇国有经济,城乡融合的县、乡、村大三级体制,即三级所有、多层经营的复合型体制。

  一、什么是城乡融合的大三级体制?

  1、对农村历史演变的不同态度和概括

  对新中国农村七十多年不同发展阶段的概括和表述,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和纲领。我主张进行这样的阶段划分和概括:

  (1)由土地改革经合作化到集体化的过渡时期。大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十年左右的时间。

  (2)人民公社集体化的三级体制时期。大体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基本特征。既是所有制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又是基本经营制度。

  (3)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时期。改开以来的这一阶段已经延续了四十多年,其中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概括。比如很多人认为就是分田单干,是退回到分散的小农经济。但是,从官方法律文件的正规表述来看,还是以家庭承包制来概括为好。承不承认改革以来农村实行的是承包制,在当下仍然是一个重大原则性问题。尽管在承包制的的问题上有很大争议,但从政治策略的角度看,严肃的表述还是不能突破承包制这一底线的。因为极右翼势力也是从来不愿意承认承包制的,他们认为当初就不应该通过合作化夺走农民的土地权益,改革只是把地权还给农民罢了。

  所以,如果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可以把新中国农村七十年发展变迁的历史简单地概括为:十年左右的过渡阶段、二十多年的三级体制阶段和近四十年的双层经营承包制阶段。从基本经营制度上看,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三级体制到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基于此,我把“三级体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改革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核心概念。

  2、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博弈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特征是什么呢?目前还是两个方向、两种前途、两种可能的激烈博弈时期。向资本化方向发展,已经有大量的舆论和政策措施在推动着,基本的制度特征是资本主导下的公司加专业合作加规模农户的体制。而向社会主义集体化方向发展,则还在艰难的探索中。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