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等:论冷战后美国统治集团的战争与和平观
冷战后美国统治集团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主要观点评析
李慎明 尹斌 许石坪 王立强 洪源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创建自己主导下的全球秩序,运用战争与和平两种手段推行对外政策,以保证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政要们认为,战争是一种工具,是借以获得权力和势力、增进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没有美国,和平和自由就没有可能继续保持下去。为保护美国的切身利益,必须把采取和平的办法和坚决的行动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和平手段来诱导共产党集团,20世纪在苏联和东欧击败共产主义,仅是21世纪“自由”在全世界获胜的第一步。对于美国而言,21世纪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是处理信奉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的各国人民之间依然并将永远存在的深刻分歧。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主导力量和西方的领导者。战后,美国为建立自己领导的“世界大家庭”、创建自己主导下的全球秩序,运用战争与和平两种手段推行对外政策,以保证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的对外政策与军事政策也随之转为主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从杜鲁门政府起,美国的政要、主要新闻媒体和一些学者,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所谓“ 观点”,远超以前任何时期,为美国战后历届政府进行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尼克松著书立说最多。尼克松虽然因“水门事件”下台,但其在世期间,后任历届美国总统在遇到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时无不向他咨询,由此可见尼克松对美国统治集团的影响力。因此,尼克松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观点较为全面系统地代表了美国统治阶级的看法。由于美国的实力地位和领导作用,这些观点也为美国的盟国基本接受,成为西方的主流观点。
一、“战争是获得权力和势力的一种工具”1
美国政要们认为,战争是一种工具,是借以获得权力和势力、增进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战争是由政治分歧引起的,使用军事手段是为获得具体的政治目标,美国领导人只有在舆论的坚决支持下才能从事战争;在卷入第三世界冲突问题上,美国应有所选择。尼克松说,“国家参加战争,实现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胜利应该界定为使用军事手段去获得具体的政治目标”;当美国的“利益受到威胁时”,要将“诉诸武力的能力和意志作为首要手段”,这“将减少最终诉诸武力的可能性”,并“永远把使用武力作为最后的手段”;[1](p.265)“超级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最大危险是当它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场小型战争便可能升级。小型战争总是具有引发世界大战的潜力”。[2](p.278)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