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家王春立:我反对后殖民主义的东西
一、自1986年起,我提出“中国美术现代化,唯有体现民族精神,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一个新的美学命题。反对“后现代主义艺术”。
此时西方垄断资本为了剥夺世界各国人民,在精神方面,大肆推行“世界文化一体化”,即各国必须砸掉本民族文化传统,融入西方“反审美、反崇高”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以“丑”为“美”,以照片取代画家的真情实感,鼓吹“生活即艺术”。我们众多评论家丧失独立人格、价值判断与批判精神,崇洋媚外、把学术研究市场化,胡吹乱捧。媒体、市场疯狂爆炒,为了捞钱,充斥着作假与欺骗。这,就是近几十年来美术界的乱象。
有人说,中国画已经走到了“穷途末日”。“民族性、民族特色会阻碍艺术的现代化”,应该“另起炉灶”,“尽量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绘画意识和形式方法”,以便使中国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观念”、“当代意识”的“全新的绘画形式”。针对上述情况,我多次发表看法,其要点为:
1、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无限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还在地球上生存,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形态就一定会存在。
2、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绘画在内,总是采取开放的态度,吸收外域文化优长之处为己用,具有强大的涵摄力,而不是像古巴比伦、埃及、印度那样,被外来文化吞化。域外文化一旦传到我国,经过自然取舍,逐渐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通过汉族文化与我国其他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形成的,它是增强民族团结、强化全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是我们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4、中国文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精神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总是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民族绘画内在的美学规律能够与新时代的审美理想相适应,并能以革新了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因而受到历代民众的喜爱。
5、传统文化不是僵死的、倒退的、一定要被“摧毁”的,不是历史发展“巨大的阻力”,恰恰相反,它是在继往开来的过程中,时时吸收新营养,形成新传统,表现新的历史律动。欠要尊重传统,不能食古不化,要“老树发新枝”。
6、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民族特色,中华文化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只能沦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
二、儒、道、释乃中国美学发展之根。中国现代化之路,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