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瓦解苏联的“狗头军师”雅科夫列夫是美国间谍吗?
雅科夫列夫于2005年10月18日,在备受病痛折磨后死去。戈尔巴乔夫说:“这是所有为了自由与民主斗争的人们的损失”。著名新自由主义斗士丘拜斯则哀叹:“一个时代终结了”。
兔死狐悲,其是之谓欤!
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其人其事
张捷
在谈到制造舆论的工作以及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破坏活动对苏联解体所起的作用时,不能不使人想起前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一度主管意识形态的雅科夫列夫。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出生于1923年。曾参加过卫国战争并在战争年代入党。战后毕业于雅罗斯拉夫师范学院和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从1953年起在苏共中央机关工作,1960年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历任视察员、局长、宣传鼓动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73年调任驻加拿大大使。1983年回国后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久(1985年7月),雅科夫列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宣传部长,1986年2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翌年1月当上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6月升为正式委员。此后还担任过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际政策委员会主席、平反委员会负责人、总统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戈尔巴乔夫承认,雅科夫列夫是他“在改革年代提拔起来的”(《图书评论报》1995年11月7日)。他之所以重用雅科夫列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改革”之初主管意识形态的利加乔夫常常与他唱不同的调子,有时甚至唱反调,在这种情况下,他想用雅科夫列夫来取代利加乔夫,这样就使得雅科夫列夫在短短的时间内连升几级,一跃而成为党内第2号人物。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还承认他与雅科夫列夫“紧密合作过”(《图书评论报》1995年11月7日)。
根据《莫斯科新闻》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的说法,他们的“合作”方式通常是: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论上提出先进的思想,然后这些思想成为戈尔巴乔夫发表的言论中的日常口号”(《莫斯科新闻》1990年第26期)。
因而有根据认为,“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政治口号(例如“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全人类价值”、“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等等)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提出,不无雅科夫列夫的积极参与,甚至有的口号的“发明权”可能就是属于他的,至少他是一个“合作者”和权威的阐释者。这就确定了他在戈尔巴乔夫的智囊团中的首要地位,有人甚至称他为“改革”的“设计师”。
雅科夫列夫有着学者的头衔,他是历史学博士、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后为院士),能说会道,会写文章,擅长进行理论上的阐释、论证和概括,因而被称为苏共党内的头号思想家和理论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