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毅平:以主人翁精神落实早发现,可实现长期高效抗疫

2022-08-08 1343 1
作者: 褚毅平 来源: 红歌会网

  最近有关部门对防疫政策做了一系列调整,目的是继续疫情防控的同时,恢复和保持经济、社会活力。过往经验表明严格管控(核酸普查、区域隔离甚至封城)可以消除疫情,但代价很大;而一旦放松管控,疫情则难以控制,对经济、社会伤害同样极大。伴随世界各国纷纷在疫情冲击下选择躺平,中国也不免出现抗疫疲劳。越来越严峻的情势要求我们找到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事实上问题并不难发现。我们的精准防控思路是正确的,但精准防控高度依赖疫情的尽早发现,后者却始终是我们的抗疫短板。今年上海爆发大规模疫情濒临失控,之后各地疫情持续不断,再次提醒我们的抗疫模式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挥中国的制度、文化优势,让出现早期症状者及时主动检测可以有效化解两难处境。分析表明,如果有一半的自感早期症状者及时进行检测,结合我们的密接追踪,利用传染窗口期,可以有效控制乃至清除疫情。北京曾出现的境外病毒邮件疫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某单位要求员工必须做到有了感冒症状及时去检测,为此规定了严格的惩戒措施。因此,一名被污染物感染的员工及时就诊,结果未出现实际的人际传染。堪称高传染性疾病防疫史的奇迹!遗憾的是,这些好的经验和建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建议以企事业单位、社区为核心建立一套鼓励有症状者及时检测的奖惩机制,政府管单位,单位管个人。适当的物质奖励与晋升等赏罚措施相结合(具体做法可以广泛讨论,比如对单位,可考虑税收减免或行政罚款等),辅之以免费和便利的核酸检测体系,我们的精准防控体系将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以最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长期稳定地实现动态清零。在最悲观的预期和极端假设下,这一措施广泛而长期地实施,可深化为大众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高效地将疫情压制在较低水平,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体现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

  防疫部门有足够的权威和便利对疫情早发现的个人贡献或明显消极行为做事后认定。为避免公众担心责罚而有意瞒报自感轻微症状,建议该机制以奖励为主,惩戒则重在以儆效尤。我们注意到,哈尔滨等地曾出台奖励主动求诊确诊者的疫情早发现的政策。消息一爆出,就奇怪地遭到一些媒体的无理责难。它们没有从国家防疫大局出发,而是假借网友之口以非理性打压地方政府的探索和努力,丧失媒体应有的客观性与职业操守。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一些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上面我们所说的有症状指的是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引起的上呼吸道早期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痛、乏力、肌肉痛、关节疼痛、咳嗽、打喷嚏、咽喉痛、发热等类似流感症状。鉴于新冠病毒变种如奥密克戎主要攻击呼吸道,继续沿用两年前的新冠肺炎的诊疗标准已很不合适。呼吁有关部门迅速出台《新冠病毒传染病诊疗方案》,而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作为一部分纳入其中。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曾因强调肺炎影像学标准导致大量病患无法归入确诊病例,只能人为划定为无症状,引起普遍的误解和争议。之后,多地报告的感染病例中,再次出现无症状者明显偏多的情况。对此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大声强调,呼吸道症状即使轻微、即使就医时没有主诉病症但就医前曾出现症状,也是新冠传染病确诊症状(核酸阳性),它们都应归入确诊病例。这样严格界定有传染病防治依据,因为有这些呼吸道症状时通常意味着传染性远高于真正的无症状情况。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