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毛主席革命路线及其主体解放空间


毛主席革命路线及其主体解放空间:单位制的制度内涵及其对主体解放的兼容度考察

老田

【本文是受邀在动力沟通心理学2022年年会上所做的发言,经整理修订而成。】

  在动通的心理学年会发言,很有点惶恐不安,因为王老师的力邀,所以大着胆子来分享这个大课题。算是从外行角度,给各位深具实践经验的大咖,提供一点思考的材料。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勾画现代人的工作和生存处境所面临的问题。而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比较多,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现代人的处境,跟传统时代很不一样,通常处在大范围的集体协作中间,陷入工具化地位,由此充满着客体化的体验;这样,人们在外部遭遇到的工作与生活困难,就会变成内在的心理压力,还往往得不到纾解,堆积之下就会成为问题。

  毛教员所领导的那一场革命,及其从内部创造的群众觉悟和群众路线努力方向,就是一个追求大范围合作效率,同时也追求最大限度地兼容人的主体性的实践道路,显然,人们处在那样的工作和生存境况之下,心理体验会有很大很大的不同。这份实践经验并不完美,也存在着内部问题,后来人为地大面积终止了,但少量的遗留还存在,还继续给人以不同的启示和力量。

  一、丁真是如何爆红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在这里讲一个例子,去年四川理塘县的丁真在网络上爆红。丁珍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跟普通的城里人有非常大的差别;他是牧民的二代,打小跟随父母放牧,一边长大一边学习。而牧民的生产方式,是从头到尾可以自己做主,自己控制生产过程以及最后的产品,不需要领导来评判工作做的好还是坏。在这样的社会里法理作用会很少,有形的权力也很少,外在的规则也很少,一切的生产和生活关系主要就是牧民自己完成调节,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就能够把各种利益和纠纷调节好。社会学家费孝通把这样的一种生产状态称为“礼俗社会”。

  这样的前现代状况,之所以还对现代人很有吸引力,丁真的故事能够在网络上爆红,显然,是在城市的小资白领阶层中间得到很高的认可和接受。而他本身的生产与生存状况,能够免于服务于外在目标的工具地位,也可以免于客体化的体验,这部分自主性或者主体性的存在,对现代都市人还有诱惑力。现在在城市里面,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从养育孩子、教育工作到生老病死,都受到外在力量的操控和主导,这与丁真那种单纯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丁真故事的背后,他生存于礼俗社会中间,在生产和生存过程中间免于工具地位和客体化的体验,这对于心理健康而言,会有很多优势。比方说我们今天的会议中间,大家都谈到我们心里应该怎么来看问题,怎么看待我自己,怎么看待周围的人,怎么看待对我们命运有重大影响和操控能力的那些权力、资本、政府、公司等,这些外在的强大力量,对于丁真来说都是没有的。这个算不算自由?那当然也是。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对现代人来说,像丁真那种生存状态,消费品找不到系统的市场供应,生活所需由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大部分牧产品,整个的生存状况受到生产范围的局限,还有大自然的限制。如果天气不好,牧区冬天如果受暴雪袭击的话,就还有可能遭遇到生存危机,四川省政府还有成都市政府经常干的一件事儿,就会在成都平原收农民的稻草运去给牧民,救他们的牲口,同时也由此去打救牧民。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