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八省市“养活”全国?这种说法不可取
这种言论属实给我犯呕了:
依葫芦画瓢,我可以类比推范:
老公对老婆说:“我养活了这个家庭”;
老板对员工说:“我养活了这个公司”;
八省市对其他省市说:“我养活了这个国家”;
美西方集团对第三世界说:“我们养活了这个世界”。
这四种,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下贱洗脑pua。
就算是不外出工作、在家当家庭主妇的妻子,对家庭就没有贡献了吗?
家务、做饭等劳动付出同样是具备经济价值的,它是支撑丈夫在外工作的另一种「以劳动力换取报酬」的形式。
至于私有制运行机制下的企业劳动力置换,老板和员工“谁养活谁”,我之前写过太多了,此处不赘述。
从历史账开始算起,地域差距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显著拉开,而自改开初始,中西部地区生产的煤炭、电力等生产要素,其资源价格都是按国家核定的计划价向东部地区提供的——但是,东部地区生产的消费品却是按照市场价进入全国市场,这里面谁“占便宜”谁“吃亏”?
直到现在,能源的价格仍然由国家统一裁定控制,但消费品的价格也依旧由市场调节。
就拿本轮川渝地区“六十年一遇”的高温限电危机来说,四川本是我国第一水力发电大省,我查了一下: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8947.0万千瓦,水力发电量达3531.4亿千瓦时——双双稳居全国头名。
反观发达八省市中,上海和天津甚至一直以来压根都没有水力发电。
去年一年,四川省全口径水电外送电量1368亿千瓦时;而仅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累计外送水电达到1.35万亿千瓦时,足以满足头号经济大市上海将近十年的全社会用电需求。
除了四川,同样“非发达八省市”的云南、湖北等水电大省,也是“西电东送”的主力省份。
试问:谁养活谁?
四川国网电力公司曾有公开对外解释:
按照国家西电东送的战略,四川境内向家坝、溪洛渡、锦屏、白鹤滩等梯级大型电站,均由国家统筹安排开发和消纳。
在正常年景,四川每年夏季都是丰水期,多余的电基本都外输到以江浙沪为主的华东地区。
上面四川国网提到的白鹤滩水电站,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仅次于三峡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但也属于三峡集团),立项于1958年,长年供应着江苏和浙江两座发达省份、也是两座用电大省的电需。
还有上面提到的四川锦屏水电站和溪洛渡水电站,也是供应江苏省;四川雅中水电站,供应江西省;四川向家坝水电站,供应上海市。
上海外滩华丽炫彩的夜景,其中有三成以上灯光来自西南地区的默默输电;而纵观全上海市,每五户居民就有一户的家庭用电是四川人照亮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