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纠正央视网一个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话题主持人是央视网,笔者注意到央视网微博:
这段描述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岁”,将1992年9月21日中国立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
当然,这个说法并非从央视网开始的,一些媒体甚至用上了“从无到有”的字眼:
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一项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高度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起点显然不能从宇宙飞船载人上太空的高光时刻算起,否则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的起点也会被延迟到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
从项目立项开始,后面的项目论证、人力物力资源准备、运载工具制造、地面测量系统准备、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准备、发射场、宇航员选拔与培训、基础试验数据的获取……都应作为工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这些工作,新中国早在1967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的。笔者不知道媒体欢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岁”,怎么就把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悄然下马的714工程和“曙光-1号”飞船遗忘了。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防科委随后向中央上报了实施载人飞船的正式方案报告。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亲自圈阅了这个报告,“曙光-1号”飞船的研制正式启动,代号“714工程”。
事实上,在毛主席圈阅报告之前,钱学森同志已经领导老一辈航天人进行了数年的周密准备和论证。
1956年2月1日,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钱学森
1956年1月,周总理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
半个月后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又发出了“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的指示,“12年科技规划”随后问世,核技术、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航天这四项世界尖端科技随之被提上新中国科学发展的议事日程。
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领导,为载人航天的研究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和课题的落实工作。
1965年8月9日,周总理主持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计划在1979年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6年春,国防科委召开了关于载人航天的论证会,周总理在听取汇报之后指出:中国在加快人造卫星研制的同时,宇宙飞船的研制工作也应该逐步开展起来。
随后,在搭载人造卫星的探空火箭试验项目中,用探空火箭将动物送上太空的试验也开始了(美国、苏联的载人航天也是从动物试验开始的)。1966年7月,中国的探空火箭将名为“小豹”的小公狗送上了距地面七万米的太空并成功收回;同年将名为“姗姗”的小母狗送上太空并成功收回。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