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聊聊中俄“背靠背”


  0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地缘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与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远比中俄之间的联系要密切;与此同时,俄罗斯对美俄、欧俄关系的重视,也远超对中俄关系的重视。俄罗斯甚至一度挤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俱乐部“G7”,使之变成了“G8”。

  那个时候,中俄都有一点天真烂漫。

  但是,最近十年左右,这一情况发生变化。中俄建立起了更深层次的战略互信,形成了“背靠背”的战略格局。

  “背靠背”是什么意思呢?

  只要打开一张最普通的世界地图看一眼就明白了。简单点说,就是中俄都不担心两国边界会出问题,都不担心对方会采取对自己不利的战略行动。这样,两国就都可以把自己的战略资源投向对自己更加命运攸关的地区,比如,对中国来说,就可以集中精力于南海和台海。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俄形成这样一种“背靠背”的关系,是美西方不断“助推”的结果。当然,毫无疑问的是,中俄两国人民也有友好相处的内在要求。

  就中国而言,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美国不愿意接受有可能被中国超越的事实,从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太”,到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再到不久前的佩洛西窜台,美国围堵中国,打断中国发展势头的企图已不加掩饰。

  中国(至少是精英阶层)并不想搞坏中美关系,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发展太好、太快就是中国的“原罪”。

  就俄罗斯而言,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俄罗斯的体型还是过于庞大,在美西方看来,俄罗斯最好进一步解体,如此才能一劳永逸地解除“俄罗斯威胁”。

  俄罗斯也是怀壁招祸,它的“壁”就是其历史、幅员、以及战略核力量。

  美西方的如意算盘是,即便不能令俄罗斯解体,那也要打造一个“钉笼”,把伊凡死死困住,北约东扩就相当于这个“钉笼”越来越小,越来越严密了。

  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则相当于在俄罗斯的咽喉部预先放置一把锋利的匕首,伊凡也许不会立时毙命,但从此动弹不得,只能任由美西方予取予求了。

  美西方如此意图,中俄除了“背靠背”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而站在美西方的立场上看,中俄“背靠背”的格局,使他们以一种比较低的成本对中俄各个击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事实上,美西方对中俄的围堵,已经由最开始的一鼓作气,变成再衰三竭,而根本原因,正在于中俄“背靠背”。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此时中俄产生嫌隙,“背靠背”变成了“担心背后”,那么,俄罗斯能够投放于西线的力量,中国能够投放于东线的力量,都会受到极大削弱,美西方即便不能长驱直入,也可以利用这种极为有利的战略态势,迫使中俄接受城下之盟。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