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与读者闲聊
和大家分开一个月。
曾经写过暂时分手莫踌躇,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意外。
这段时间,知乎、微博、星球,还都正常。
微博上阅读个位数,知乎上没有赞的,基本都是被屏蔽了。
各个平台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内容,知乎发不出的,微博能发;微博发不出的,知乎能发。
星球发一些独立的内容,很少,很有限。毕竟,星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联系。
两个平台同时发,能看出两个平台审核员的标准的差异。
我原先在微博上的号,得罪了菊花公司,被封。说是违犯国家法律,其实这之中有多少私货,只有各平台自己知道。同样的内容发在知乎上就没问题。
同理,有些涉及医疗公司和核酸公司的话题,涉及晋凉公结局的话题,在知乎上就困难。在微博上就宽泛得多。
今年以来,关于菊花公司的负面话题越来越多了。其实原来也有,不过要么被水军淹没了(知乎),要么被平台封号了(微博)。
今年这些声音能发出来了。疑似因为菊花公司利润下降了,削减公关费了。水军所编裁员了,给各大平台的咨询、公关费也少了。
许多事情,背后都有经济原因。
河南郑州某社区书记没出席女儿成人礼,同一个公司的两个号一个捧,一个踩。左右互搏,为了流量。
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有利润,至于说的什么,并不重要。越耸人听闻越好,越吸引眼球越好。嘴上都是那啥,心里都是生意。
当年抗日剧容易过审,于是一系列的抗日雷剧。什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手榴弹炸飞机、锄头砸飞机、射箭打鬼子、和尚打鬼子、尼姑打鬼子、小孩都用弹弓打鬼子……
赚流量加洗钱,反智狂欢。
现在,抗日雷剧消失了吗?消失了,也没消失。抗日雷剧少了、没了,变成另一种形式投胎转世了。
假设全国14亿人,每人每天清醒的时间为16小时,其中4小时可以用于休息。那么全国每天的流量是56亿小时。每人每天大约都要看看中央台,按每人1小时计算,中央台每天的流量大约14亿小时,每个月420亿小时。
我的号,每个月大约4-5篇长篇,每篇长篇按1小时,1.5万人阅读计算,大约6—7.5万小时。如果阅读量达到2万,就是8—10万小时。
相比全国总流量1680亿小时,实在微不足道。不过,要想继续增加阅读量,内容就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了。
一要吸引眼球。据有关调查,中国互联网的主流网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初中,年龄在35岁甚至更低。这种情况下,给他们讲一些比较深奥的内容,比如马克思主义,比如阶级,比如帝国主义战争,比如滞涨,是很难吸引他们二次转发的,不如直接灌输能够刺激仇恨、恐惧、狂妄等激烈、极端的情绪的内容。二要政治正确。如果达到每篇10万+,每月40-50万小时甚至更高的流量,自然就必须考虑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