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一天两场大恐袭,中东“三国杀”越来越血腥


  1月27日,就这天,一天内,中东地区两个死敌,以色列和伊朗,各自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恐怖袭击。耶路撒冷某座教堂,一位21岁的巴勒斯坦枪手发动恐袭,导致7名以色列人丧生。而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阿塞拜疆大使馆也遭遇枪击,一名枪手发起攻击,导致一名安保人员殒命。一个宗教场所,一个驻外使馆,两场恐袭的偶然“联动”,局势在逐步恶化。凑巧也好,蓄谋也罢,这两场恐袭,中东再次呈现紧张状态,沉寂一段时间的这个大号火药桶,似有爆炸之势,从中隐约可见以色列、伊朗、土耳其之间明争暗夺的“三国杀”,以及中东地缘政治的错综复杂。

  耶路撒冷的恐袭,据说是个人孤狼的报复,是对前一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北部城市杰宁军事行动,打死9名巴勒斯坦人的孤狼反击。以巴之间的以血还血的恶意螺旋态势又在上升,佐证,便是1月28日又一名13岁巴勒斯坦少年发动恐袭,好在未酿成人命。

  而阿塞拜疆驻伊朗大使馆被袭,伊朗外长虽声称,枪手是因个人与家庭问题作案,可是此说明似乎又在掩盖什么东西,也看出伊朗也有着不好公开明说的难言之隐,伊阿的国家关系很值得玩味。

  中东太复杂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具体说来,就是四大民族----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突厥人,,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两大教派----逊尼派、什叶派,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叠加,使得这里成了地球的政治癌区。都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这句话在中东不适用,这里是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在这一点上还是美国人看得远、看得深,因此它有充足的空间,挑拨是非以牟利。

  目前中东的基本态势,是由新世纪以来两场政治事件形成的。一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二是2011年开启的阿拉伯之春。两个事件始作俑者都是美国,却形成两个美国也不愿看到的局面。伊拉克战争的最大得利者居然是伊朗,萨达姆垮台,伊朗势力膨胀,建立起从波斯湾到东地中海沿岸的什叶派之弧。而阿拉伯之春的最大得利者居然是土耳其。阿拉伯大变局让中东强人们一个个寿终正寝,土耳其投机有道,就伺机崛起。

  耶路撒冷,是中东永远都无法愈合的大创口,它的归属是个无法解开的政治死结,怎么解都是个死,此次恐袭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让美国遏制伊朗的计划也有可能破产。

  作为美国在中东的代言人,以色列一直处在凶险的安全环境下,尤其是在阿拉伯之春过后,以色列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只能以强硬手段来压制巴勒斯坦。这正是右翼利库德集团长期执政,内塔尼亚胡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当初,特朗普牵线搭桥,让以色列与卡塔尔和阿联酋建交,是意在沙特。希望犹太人与逊尼派联合,绞杀伊朗。但以色列最后还是无法与沙特建交,双方的联合只能台面下的暗通款曲,这对以色列而言,好处其实不多。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