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这样的处理,笑到最后的会是谁?


1.jpg

  接前文《从《满江红》到《流浪地球2》,究竟在争什么?》,本文是系列的第二篇。

  

  如果只是普通的价值观冲突,那也无伤大雅,但涉及电影《满江红》争论的价值观冲突,并不普通,甚至也不只是关系到价值观问题。所以,确有进一步理清的必要。

  再重复一下,这部片子确实没有公开给秦桧翻案。但这不等于问题就不存在,也不等于问题就不严重。也不要以为电影这么设计,不至于颠覆公众头脑中已经固化的秦桧形象,就认为无伤大雅,看电影的观众里面可还有很多是孩子呢。

2.jpg

  电影虽然在价值观上没有改变秦桧的形象,但他给出对待秦桧这种人的“该杀可杀却不杀”的处理方式,如果被社会广泛认同,会对秦桧的精神衣钵传人极为有利。

  明明有机会能杀而不杀秦桧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不是在用惩罚的名义(让他背诗的行为以及产生的效果)对不可饶恕的人进行宽恕(让他继续活着,结果还继续卖国)?

  如果是这样,围绕《满江红》这个情节产生的争论,无论如何也避不开一个话题:秦桧罪大恶极虽是共识,但他可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或者以某一种形式给以宽恕?

  秦桧这样的人最需要的宽饶恕是什么呢?当然是让他面对死亡直接威胁时,可以放他一条生路,不必付出死亡的代价。只要可以不死,让他做什么,他都觉得自己赚了,自己都是获益者。

  因为对秦桧这种没有道德底线也没有道德约束的人来说,重视的是卖国的利益和卖国的代价之间的关系。对秦桧来说,最大的代价就是自己被消灭,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

  秦桧作为投降派爱国者第一形象符号,为什么要用塑像的方式让其跪了一千年。这样做,不仅仅是让后人记住秦桧罪大恶极,还有绝不可宽恕的警示作用,秦桧罪无可恕,活着该杀,死了该跪。不但当代人不可宽恕,后代人也不可宽恕。这才是前人设塑像让秦桧跪了千年的完整意义。这才是站在本国家和民族立场上,对待罪大恶极投降派卖国贼态度的完整表达,其中既有事关对待秦桧这种人的基本立场、基本是非和价值观,又包括对待秦桧这种人的方法论:任何宽恕都是对秦桧的同情,是对岳飞的不敬,也是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亵渎,甚至背叛。

  如果秦桧这样罪大恶极之人,是可以得到宽恕的,那秦桧跪像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对秦桧来,能够让他死而不让他死,这不但就是宽恕,而且是他最想要的宽恕。恕。即便立场看似没有动摇,但惩罚机制以及秦桧的代价却变了,对待汉奸的方法论却有“鬼”了。

  出卖民族利益,卖国求荣,犯的就是不赦之罪。只要有条件,就必须让其付出最惨痛的代价。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国际丛林法则中生存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用背诗来惩罚他,就可以不死,这不是惩罚,也不是代价,对秦桧来说,简直就是恩惠,就是大赚特赚,都能让地下的秦桧笑活了:丫是在侮辱谁的智商呢?扶我起来。

  秦桧不会因为背《满江红》就背负上沉重心理包袱。能把卖国干到底的人,连自己死后遗臭万年都不怕,你还指望秦桧会因为不杀他就能让他活着比死更痛苦?

3.jpg

  这是一种圣母的想象。这种想象背后的圣母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呢?

  看到影片这个情节的处理方式,我就首先想起了《三体》中的圣母程心。看过《三体》的人,为什么经常说,末日生存第一法则,先干掉圣母!

  因为《三体》里面,对人类伤害最大的就是这个有一颗圣母心的程心。因为她的圣母心泛滥,把人类最后拯救的机会给彻底断送了。

  三体人为什么不敢在罗辑持有引力波开关时选择攻击,而在程心接手后就敢呢?

  程心成为执剑人,还有一个前提:三体人持续对地球进行文化输出,让人类普遍认为危险早已经不存在。

  现实中,西方也通过他们的代理人向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美国是中国的拯救者,而不是亡我中国之心不死。如果相信了这这些,那么自然会认为投降派也没有什么奸恶。

  圣母心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脑子里被灌输了足够善良、善良、宽容等理念,却忘记了现实的险恶和残酷,不懂得辨别风险而将善良当作第一原则,善恶容易模糊,爱憎不太分明,在事关的重大问题上,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圣母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成为一个社会认同的规范,就会变成西方白左的精神毛病,遗祸无穷,并不比公开的投降卖国危害小,会影响到民族的生死存亡。

  《三体》认为,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生存权本来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最需要重视的权利。如果人类都不存在了,地球的文明还有什么意义?

  程心并没有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她在第一次错误导致地球人类上亿人死亡后,被原谅了。后来的失误,导致人类几乎灭亡了,她还活着。

  这也是随便原谅和宽恕的代价。

  程心的圣母心在现实中对应着什么呢?刘慈欣解释过,程心只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这个“普世价值”看起来很美,但用它来指导处理残酷现实的威胁,实则有害、有毒。

  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喜欢谈“普世价值”,但这些人几乎少有例外,都反对中国的爱国主义,喜欢给秦桧洗地的人也在这个群体里面。因为现实中的“普世价值”,伪装“普世”,也是西方通过文化输出送来的,实际表达的是西方立场和西方利益。

  美国就是用这种“普世价值”解构了苏联的制度认同和国家认同,戈尔巴乔夫就是用全人类的价值否定了苏联存在的价值。结果,苏联解体,七十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人均寿命降低四岁,最大的代价当然是老百姓承担。现在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也是苏联解体的次生后果,付出代价最大的还是老百姓。

  美国人自己信他们输出给别人的“普世价值”吗?

  谁说《三体》只是科幻?明明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

  人类处于还未实现大同,国家之间还处于西方主导的民族丛林法则之下,我们继续痛恨秦桧,认为秦桧罪无可恕,是因为爱着这个国家,在丛林秩序中,必须先保卫好国家,守护好家园,解决好生存问题。之所以现实中要为秦桧翻案的人,基本都认同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以此为理论旗帜,反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拒绝承认中国保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正当性,走上了逆向民族主义,这就是立场不同产生的价值观冲突。

4.jpg

  而且,在影视界,认同这种西方灌输的“普世价值”的人含量比较高,所以就会时不时在主旋律电影里来一波圣母综合征发作。

  这就是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举例的那几部抗美援朝影片出现给中国的敌人披上“人性”外衣的价值观因素,非要设计出美国飞行员因为被志愿军的精神感动,放弃继续轰炸金刚川大桥。因为导演或者投资方认同这个“普世价值”,并且认同西方人是这个“普世价值”的载体,所以即便是拍抗美援朝的主旋律题材时,也要掺入一点体现“普世”的东西,体现西方人的“人性”,美军的形象也得到了救赎。

  如果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就会引发一个问题:这些打着主旋律名义的电影究竟算不算主旋律?是不是有主旋律之名,就必然有主旋律之实?这在逻辑上当然不成立。

  这又牵涉到不同立场和价值观对主旋律电影具体表达的影响问题。

  同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另一问题,一些(非指全部)商业化资本,他们投资拍主旋律的初心是什么?

  

5.jpg

  价值观是利益的表达,价值观的差别,实际就是与利益有关的立场问题。

  商业化资本,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价值观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对于国家民族观念的认同,肯定是不如普通老百姓的。因为大资本客观上需要全世界自由流动,而普通老百姓绝大多数都要生活在这个国家。国家的兴衰对前者没有那么重要,对后者就至关重要。

  对于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大资本也是不怎么喜欢的。原子化的社会,有利于形成大多数人之间的内卷,还能防止他们联合或团结,这才是理想状态。民族主义也是集体主义的一种形式,所以对于民族主义的价值观,也是不怎么感冒的。

  对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很少有商业化资本投入主旋律电影,倒是有很多资本投资拍摄了很多重点展示和夸大中国社会和文化阴暗面,符合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和审美情趣的电影,有的还获得了西方设置的电影大奖。

  一直到战狼2等主旋律电影,在中国打破了主旋律投资不赚钱的怪圈,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资本才开始正式关注这种题材。

  商业化资本关注主旋律的初心,是要制作出既表达主旋律又有艺术水准经典作品的情怀,还只是为了获取市场利润?初心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电影本身的创作及作品的质量。

  而且,这种商业化资本,和他们长期合作的那些导演,大多也是在基本价值观方面形成默契的。如果明明反对一种价值观,你还要为了商业利益去表达它,那么心里没有一点不舒服是不可能的。

  旋律电影因为战狼和流浪地球等系列,已经现实化为巨大的市场需求时,一些商业化资本既要获取这块市场蛋糕,又在内心排斥着主旋律价值观,这种拧巴心态,会不会投射到电影情节当中?会不会对主旋律的价值观形成一些扭曲操作?

  比如用戏说的方式,或者用挑战历史和逻辑的方式,表达看似正面的价值观,就可以实现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又能消解这种价值观内核的作用。

  类似的主旋律电影还有不少这样的问题,电视剧中更多,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例子已经举过例子了。他们就是喜欢用这种他们想象的叙述方式,让表达的主旋律正面精神因素,变成一种空中楼阁的东西,变得跟观众有距离,让观众觉得不可信,甚至是可笑。

  用这种方法,就能实现获取挖掘主旋律市场价值又能防止主旋律真正得到弘扬的社会效果。

  特别是那些有买办色彩的商业化资本以及他们选择的主创团队人员的那种小心思,虽然未必全部都如此,但与普遍存在的距离肯定小于与偶然的距离,很多情况下,只是多少而已。

  如果带有这样的问题,那这部打着主旋律的电影,是不是真的主旋律?

  这就是我不太看好,并且经常警惕一些商业化资本投资主旋律电影的原因。

  我们不是说《满江红》一定带有这样的问题,不要自动对号入座。

6.jpg

  我们在分析可能性。可能性是不是成为现实,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比如,《流浪地球2》也需要资本支持,但从内容看,就没有让我产生这样的担心。

  所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初心,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作品情节设计与表达方式,也决定了谁能笑到最后。

  【相关阅读】

  尹国明:从《满江红》到《流浪地球2》,究竟在争什么?

  【文/尹国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号“明人明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