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共产主义是一个现实的运动过程
今天中国的人们在谈到辩证法的时候,有许多基本概念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讲到对立统一,也离不开矛盾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等等。
这概念当然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只是还有一个辩证法的重要特性,是有不少人们对它并不十分熟悉,甚至并不十分了解。那就是,辩证法对于所有现实的事物,都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又一个的过程。
比如,人们在谈到共产主义的时候,总是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很遥远的事情,是一个现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的未来的世界。因此,由于对共产主义的这种误解,有不少人对于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是有所怀疑的。即使有的人表示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但是如果进一步去问他们,他们持有这种信念的根据是什么,他们其中就有不少的人可能回答不上来。
其实,共产主义的一些观念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在此之前,在资产阶级的一些学者那里,就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而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的。他们对未来的共产主义提出了很多美好的图景,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如果要问起他们来,这样美好的社会怎样才能成为现实,他们多是寄希望于这个社会需要诞生出伟大的天才理性人物。只要有这样的人物降生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就会得到拯救。否则这个世界就仍然是一片黑暗。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这个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天才理性人物的降临,这个期待本身就是一个唯心史观的态度。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7页)
简言之,把共产主义只看作对未来社会所怀有的理想,肯定是不对的。它不应该只是对未来社会抱有某种期待的理想,它应该是现实的、由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的、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运动,即是一个现实的群众实践运动。
这个伟大的现实的运动,是一直要持续到资本主义制度被推翻,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的那个时候。因此,共产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过程。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44页)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