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劳动的妇女,最美丽!


  有人觉得,三八妇女节不好听,似乎沾了一个“妇”字,就不美了。

  实际上,“妇”这个简体字非常了不起,她像一个劳动女性,靠自己的双手,推翻了一座“山”,用劳动,去推倒山一样的困难,你难道不觉得,充满了力量美吗?

  “妇女”,是一个崇高而又神圣的词汇,因为她代表着“劳动的女性”,劳动,代表着人类的最高价值。大家看苏联雕塑“祖国母亲在召唤”、“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的时候,为什么会从其中的女性形象中感受到磅礴的力量?因为她们在劳动、在战斗、在改变世界。

  “妇女”这个词,其实是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运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密不可分的。我党领导创办的第一份女性刊物被定名为《妇女声》,宣布“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放”。在我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时代,进步女性在其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她们有的是大名鼎鼎的女革命家,是妇女运动领袖,是著名的红军干部,还有的是地下工作者,甚至是农村妇救会的干部,是游击队的队长,是“红色娘子军”的战士。

  向警予、杨开慧、毛泽建、伍若兰、赵一曼、江竹筠、冷云......为了中国革命,为了红色政权,为了新中国,有上百万女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就有20多万人。

  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曾经在晋冀鲁豫边区生活采访过,他发现,在共产党治理的地区,不但没有女性卖淫维持生活,也没有人娶童养媳,更没有人纳妾娶姨太太搞一夫多妻,这里的女性不需要裹小脚,能够出门读书、学习;有一个四百户的村子,过去没有一所学校,现在有了,不是一所,而是两所,共有一百五十名男生和一百七十名女生,女学生的数量,还超过了男学生。

  贝尔登翻过她们的教材,发现立马有很多通俗易懂的歌谣,比如:

  “王大娘,李大嫂,小脚象辣椒。不能下地,不能挑水。一步摇三摇,风吹就摔跤。张三姐,刘玉玲,大脚是天生。下河能挑水,上山能砍柴,犁地种庄稼,赛过男人家。”

  “旧社会,太黑暗,男女待遇不一样。男人去做事,女人不出院。男人穿新衣,女人披烂裳。男人吃白面,女人咽糟糠。男人骂塌天,女人口难言。男人读书报,女人锅台站。男人脾气变三变,女人有话肚里咽。新社会进行了大革命,人民得自由,男女平等了。男女一起努力生产,共同过上好日子。”

  在边区,随处可见女性出门参加生产劳动:

  “在收获季节,我看见妇女和小孩在地里收庄稼,与男人一起干活。农村里刚刚倡议摘互助组的时候,老人和丈夫们都激烈地反对妇女下地干活,他们怕自己的老婆和闺女同别的男人接触后会出问题。有些妇女不听丈夫这一套,主动参加了互助组的劳动。后来,男人看到女人能给家里挣钱,也就不反对了。妇女下地和参加手工业的越来越多,村里有人编了一个顺口溜:“从来男人养活女人,现在女人也养活男人。“”

查看余下6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