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对马斯克的吹捧偏离了方向
4月20日,马斯克的星舰发射失败。
中国国内,幸灾乐祸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很多,更多观众都表示遗憾,大家还是希望看到一次特别振奋的太空飞行。
大家能够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件好事,说明理性占据了上风。
然而,有部分人士对这次发射的失败表现出过分的情感,把对马斯克本人的吹捧达到了极致,部分公知只差把他供奉为神。
从创业和创新角度看,马斯克确实伟大,不止于对他自己,对美国的贡献亦如此。
从马斯克所从事事业的未来方向看,我个人认为,必须对他留有高度警惕,他不只是为了个人兴趣做事,他更不是在为人类理想而奋斗,他主要的目标还是为美国霸权服务。
这次发射的失败,国内公知有六种偏向表现:
不承认发射失败;
再次鼓吹科学无国界;
马斯克的目标是让人类移居火星;
对马斯克的这次曲折表示十分悲痛;
嘲笑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只有民营公司才能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航天也要走向民营。
发射失败就是失败,虽然这种失败是探索进程中的必然经历,失败可以是成功之母。但是,你不承认失败就走向了唯心,空中引爆必有原因,几十亿美元就这么损失了,如果能成功,美国会故意失败么?当然不会。下次也许成功,但这次只能算失败。
“科学无国界”这个谬论已经在国内流行了几十年,现在还不乏信众。只要有国家之分,一切事物都有国界。科学真无国界,美国打压华为干嘛?华为的成功难道不体现科学进步?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决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为实现个人理想的私家公司,它的股东,它的推进者,既包括美国航天局的科技精英,也包括美国空军的大力支持。可以认为,马斯克的公司就是美国式国家体制的一个新的系统集成,它的任务包含着民用和军事,军事用途占比更大。在不远的将来,军民两用会变得模糊不可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就是未来美国太空大战的主角,中美之间如果有冲突,马斯克的产品必是武器。科学一定有国界,谁掌握了最高阵地,谁就拥有了霸权资本。
“星舰飞船的太空使命”是国内网友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认为只要发射成功,人类移居火星将不是梦。这是一件比较滑稽的事情,你若否认人类移居可能性,别人会笑你无知,因为美国科学家早就预言火星可能宜居。如果要我承认火星真的宜居,至少在目前,打死我也不愿意,因为我比较固执地认为,只要没有人能确认火星上现存有动物,我就不相信它对动物宜居。地球上的生物不是自然存在的吗?我支持人类探索星际空间,但不会把这种探索当作必须为他服务的理由。